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PPT课件 华支睾吸虫.pptx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PPT课件 华支睾吸虫.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吸虫作者:何蔼(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制作者:湛孝东韩仁瑞(皖南医学院)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防治】

概述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虫病。人感染本虫多由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内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5个省、市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肝吸虫成虫

【形态】(一)成虫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肝吸虫成虫(未染色)

【形态】(一)成虫口吸盘(oralsucker)稍大于腹吸盘(ventralsucker),肠分二支,延伸到虫体后端,生殖系统中受精囊和劳氏管明显,睾丸分支状,在虫体后1/3处,前后排列。肝吸虫成虫(卡红染色)

【形态】(二)虫卵大小为(27~35)μm×(12~20)μm形状:低倍镜下似芝麻淡黄褐色;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形成肩峰,另端有小疣状突起,内含毛蚴扫描电镜生理盐水涂片

【形态】(三)毛蚴纺锤形,体表被以密集的纤毛。华支睾吸虫毛蚴(四)胞蚴长袋状,无口及咽,虫体内有胚细胞和正在发育的雷蚴。华支睾吸虫胞蚴

【形态】(五)雷蚴(六)尾蚴华支睾吸虫雷蚴长袋状,体前端有咽及原肠,虫体内有胚细胞和正在发育的尾蚴。尾蚴由体部和尾部组成

【形态】(七)囊蚴囊蚴呈椭球形,大小平均为0.138mm×0.15mm,略带淡黄色,囊壁分两层。囊内幼虫运动活跃,可见口、腹吸盘,排泄囊内含黑色颗粒。华支睾吸虫囊蚴

【生活史】肝吸虫生活史图

【生活史】生活史要点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保虫宿主:猫、狗和猪等。

【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涵螺等淡水螺虫卵被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内孵出毛蚴,经胞蚴、雷蚴,发育为尾蚴,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入水。

【生活史】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淡水鲤科鱼类;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Pseudorosboraparva)感染率较高。

【致病】1.致病机制虫体机械性刺激作用虫体阻塞作用虫体代谢产物和分泌物作用肝吸虫感染肝脏标本

【致病】1.致病机制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大量虫体寄生引起胆管阻塞,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引起阻塞性黄疸其周围组织纤维增生,引起肝肿大,甚至胆道炎症虫卵、死亡虫体及脱落组织碎片可作为结石中心,形成结石扩张的胆管内有二条睾吸虫,刺激胆管黏膜上皮增生(+示)。

【致病】2.临床表现带虫者(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消化系统的症状(中度感染者):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疲劳乏力、肝隐痛、肝肿大、腹痛腹泻、消瘦等继发性细菌感染: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晚期症状(严重感染者):肝硬变,腹水过敏反应(重感染的早期症状):寒战、高热、肝肿大、黄疸、嗜酸性粒细胞数升高等侏儒症

【致病】肝吸虫寄生引起的侏儒症

【致病】腹水

【致病】肝肿大

【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1)粪便查虫卵1)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低;改良加藤法应用最为普遍。2)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水洗沉淀法和乙醚沉淀法)。(2)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离心沉淀后镜检。2.免疫学诊断皮内试验ELISA间接血凝间接荧光抗体实验

【实验诊断】3.影像学诊断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等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扩张肝脏CT影像下的虫体

【流行】(一)分布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在27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现或流行据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2.4%

(二)流行原因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大量存在传播途径:生熟砧板不分;中间宿主广泛存在;新鲜粪便入水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吃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流行】

将厕所建在鱼塘上【流行】

【防治】1.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和感染者。常用治疗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人粪入水。不生食、半生食淡水鱼虾。3.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勿将生鱼喂猫、狗等动物;生、熟菜板分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70725602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