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docxVIP

专题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世界史-3新航路开辟认真、规范、细致、用心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世界史3新航路开辟

一轮复习·世界近代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专题三: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

了解新航路开辟及其所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专题定位】世界近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15--18世纪)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工场手工业时期:指14、15世纪意大利、西北欧等地,出现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五年高频考点:

框架整理:

【名词解释】

旧航路:

(1)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细亚转往欧洲。

(2)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

(3)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

特点:经过地中海、中转贸易、沟通欧亚

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在这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所以也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一、全球航路的开辟动因与条件

1.动因

(1)历史传统: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尝试从大西洋中的岛屿获取资源不断取得成功。

(2)经济因素/根本原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名词解释】

*商品经济和商业

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就是商业)。“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业: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这一现象。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萌芽的确立。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它指的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不是一厂一店,因而不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论证。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

(3)思想因素: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名词解释】

人文主义: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4)社会因素:马可·波罗对东方世界的描述,使部分西欧人认为赋予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名词解释】

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商人,著有《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小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1275年的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受父辈影响,使他下定决心要跟父亲和叔叔到中国去。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乘船直驶中国了。他的经历激发了哥伦布和其他不少旅行家。有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他的游记。

(5)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6)宗教因素/精神动力: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名词解释】

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7)政治因素:西欧王权加强,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葡、西五室希望获得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2.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经验积累: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地圆学说,丰富的季风、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

②科技发展:造船技术不断提高;星盘(指南针)的应用。

(2)主观条件

①王室支持: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完成政治统一,王权强大,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②个人因素:杰出的航海家的引领

【知识拓展】

新航路开辟的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