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VIP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

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尽管战火连绵,

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

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边疆民

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发展。随后出现的隋唐统一主朝,国力强盛,

疆域拓展③经济繁荣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在活跃,制度上

也有重要建树,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自唐朝中期

爆发安史之乱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最终演变

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

历史脉络和隋唐王朝的鼎盛局面,认识这一时期制度演进、

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发展等新的成就。;

时代特征(关键词):

1.政治局势:分裂(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统一(西晋;隋唐)——分裂(五代十国)

2.政治制度:传承与创新(演进):中央官制:尚书台(中朝)——尚书省——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度)——九品正中制——科举制;地方制度:延续郡县制——民族

政权因俗而治;唐在郡县上设“道”,在边境重镇设立节度使(埋下分裂隐患)。

3.经济状况: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区域开发-分裂的区域政权):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提

高、耕地面积增加、劳动人口迁徙与增加、育种技术提高和农作物种类增加、农业产量增加、手工业工艺水平提高、商业发展(商品、货币、市场)及政府的经济政策等。

4.民族关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典型例证——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5.思想文化:发展、融合:佛教传入;道教发展;少数民族对典章制度及儒家文化的认同;文学、

艺术、科技的发展等。

6.对外交往:活跃:佛教传入;法显、玄奘西行;丝绸之路;日本遣唐使等。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中原迁徙。尤其西晋统治时期“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中原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士族与皇权、寒门的斗争——加强君主专制)

3.南方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

4.由侨州郡县到“土断”——地域

关于南方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1)政局相对稳定;(2)政策鼓励;(3)人口迁入(劳动力);(4)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

(5)自然条件优越;(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1)人口与赋税增加;(2)农业的工具与

技术进步,耕地面积、作物种类、粮食产量增加;(3)手工业种类增加、技术工艺提高;(4)商业的商品、

货币、市镇等发展的表现。

3.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2)生产工具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3)政策鼓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说明:门阀士族垄断官场,形成实际上的世袭的“贵族政治”,势力庞大,对皇权造成威胁;士族子弟往往养尊处优。皇帝会有意打压士族、任用寒门庶族,以加强皇权。

◆汉代的长江下游地区,原产北方的粟类作物十分稀少。至宋、齐、梁时期“江表二千余里,野粟生焉”,“江南、(江)西间所种皆是”。对此变化解释最合理的是

·A.粟因产量高而迅速普及B.人口迁移影响农作物分布

●C.长期战乱致使土地荒芜D.江南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

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东晋南朝之交,

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覆亡大局已定。

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

“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练习题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利用华夏居“中国”、四夷居四裔的华夷观,以中华自居,称东晋为“南裔”;东晋、刘宋之时南人通过礼制改革,逐步树立了建康(今南京)的天下中心地位,将“中国”“徙到”东南。这种状况

◆A.源于南北经济差距的显著缩小B.推动了民族交融的深入开展

◆C.利于维系渴望统一的社会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