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教师教学设计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教师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卢秀成董云 审核 王仲彪王学勇
PAGE11.2.1
PAGE1
1.2.1充分条件何必要条件1
课题内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几种基本类型的判定方法,熟练利用“”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从实例探究中感知概念;从原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对比分析中形成概念;从发散练习题的构造中理解概念;从集合的角度深化概念;提高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推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命题的条件与结论间逻辑关系的探究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通过严格推理和证明的教学,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重点分析
具体细化内容和确定依据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判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
(3)从命题与集合观点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难点分析
(1)如何判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
(2)从命题与集合观点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命题的证明。
主要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采用讲练结合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点拨引导的方式,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具体问题出发引出数学概念,并在实际问题中反复应用和辨析,启发学生理解概念并能在实践中总结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鱼离不开水,没有水,鱼就无法生存.但只有水,够吗?
引导探究:p:“有水;”
练习:
q:“鱼能生存.”
判断“若p,则q”和“若q,则p”的真假.
①写出命题“若x?a2?b2,则x?2ab”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②写出命题“若ab?0,则a?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感知概念、引出课题
问题:能否改变②的条件,使原命题变成真命题?二.新课教学
一般地,“若p,则q”是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推出q,记作“p?q.”
学生练习:用“?”和“??”符号表示“感知概念”中的(1)和(2)及其逆命题.定义:“p?q,”也就是条件p“足以”保证或“充分”保证结论q成立,这时我们说p
是q的充分条件(sufficientcondition);从命题的角度看,“p?q,”
根据逆否命题与
原命题的等价性,既也就是如果没有q成立,就一定没有p成立,q成立是p成立“必
须要有”的前提条件,我们说q是p的必要条件(necessarycondition).
例1完成下表
p
x?1
f(x)?x
x为无理数两个三角形全等
a?b
q
x2?4x?3?0
f(x)在(??,??)上为增函数
x2为无理数
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ac?bc
p是q的什么条 q是p的什么条件 件
判别步骤:
①认清条件和结论;②考察是否有p?q和q?p,即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
③下结论.
由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原命题
原命题
p?q
(真)
逆命题
q??p(假)
p??q(假)
p?q
(真)
q?p
q?p
(真)
(真)
p??q(假)
q??p(假)
p是q的
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既充分有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 下列条件中哪些是a?b?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A.a?0,b?0 B.a?0,b?0 C.a?0,b?0且|a|?|b|
D.a?3,b??2 E.a??b F.a?0,b?0且|a|?|b|
例4写出|x|?1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
三.课堂小结
定义:
①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p可能会多余浪费)
②若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p可能还不足以使q成立)
③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p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判别步骤:
①找出p、q;②判断p?q与q?p的真假.③根据定义下结论.四.课堂练习 P.10 第1.2.3.4题
五.个性化设计与改进
六.教学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