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工商管理学院
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
优秀社会实践论文申报
申报团队:鸿缘支教团队
摘要大学生为加强锻炼,学习社会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今于2011年暑假之际,就研究农
村小学撤并的现状。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解家康,尤悦怡,
马志顺,朱玲玉,张思琪,李龙飞,王海滨,刘云飞,赵贝贝,王
利平,马浩,任柯苏,杨宁等13名同学组成鸿缘社会实践团队,奔
赴禹州农村。按事先拟定的«调研策划书»及«农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农村小学撤并问题家长卷»、«农村小学撤并问题专家卷»开展了
专题调研活动。
我们团队进驻梁北镇董村店小学后,为便于下乡开展调研,即
分为两个组。从7月11日至7月20日的十天内,我们共走访了27
个自然村,访谈人数逾700多人,做问卷达900多份。调研对象:
1、教育系统在职工作者;2、农村小学学生家长;3、乡镇政府公职
人员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调研目的:通过当地农村大规
模撤并小学的现状,探究产生及影响的全方面原因,分析该项政策
在当地实施的利弊。经对话访谈,我们不但掌握了农村教育的第一
手资料,而且也从中磨练了自己,克服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关键字】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研
目录
目录2
一、调研的背景介绍2
二、禹州农村小学撤并后的现状3
三、团队对小学撤并中若干问题的看法5
第一点,部分不再编制内的代课教师在撤并后何去何从?5
第二点,撤并后的农村学校土地如何得到安置?6
第三点被撤并小学自身存在的问题?6
第四点,对禹洲地区农村复式教学的看法。7
第五点,撤并小学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8
第六点,对于撤并小学问题该不该“一刀切”?9
第七点,撤并学校是否与官员政绩挂钩?9
四、专家对农村小学撤并的看法10
五、团队结论10
3
一、调研的背景介绍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曾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从1998年到2006年的8年时间内,我国小学总数从60.96万所减少到34.16万所,
减少数将近一半,其中绝大部分在农村。这样的调整虽有集中办学规模的效应,
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提高了中心小学的办学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但是亦可
能对农村教育和农村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对新农村建设也会造成不良后
果。就河南全省的小学总数,也从1978年的48772所减少到2009年的29420所,
据观察得知,这些减少的小学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小学。原来农村,村村有小学,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在此政策下,为减轻面临的财政压力,片面追求集中办学的
规模效益,撤并了很多小学,导致农村的学校变得非常少,公办小学逐渐走向
消失。
鉴于上述现状,我们团队选择了经济和教育处于全省中上等的处于河南中
部的禹州市。以禹州农村地区为主,同时辐射周边的几个县市作为探测性的调
研。因禹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都。又以钧瓷
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且城市建设成就显著,规模位居河南省县
级城市第一位。该市依托资源和区位的优势,发挥了产业带动作用,使社会经
济快速发展,位列全国各项综合实力的百强县。截至2008年底,禹州市总人口
为121.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4万人,占总人口的32.46%,农业人口81.96万
人,占总人口的67.54%。而地区共有中小学462所,在校学生达到176282人,其
中小学380所,学生113569人。
二、禹州农村小学撤并后的现状
1998年,政府提出农村办学应集中人力与资金,办好中心学校。其做法是
重点办好管理区(片区)和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完小,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力
争扩大办学规模,配备相应教师,开办寄宿制,逐步减少现有村小、保留居住
极分散的山区少数教学点。因此自2001年全国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
整开展以来,部分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集中力量改善了
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
当地的教师队伍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也得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