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一、饮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一、饮食

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一、饮食

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一、饮食

上海开埠后,西式点心、洋酒、雪茄、卷烟、肥皂、西式服装、

化妆品等新的消费品行销上海,市民们日渐养成享用西方日用品的习

俗。

一、饮食

上海人讲究饮食,春季鲥鱼、刀鱼,夏季樱桃、枇杷、西瓜,秋

季蟹(俗称清水大闸蟹)、松江四鳃鲈鱼,秋冬季节的檀香橄榄和糖

炒栗子为时令食品。糖莲芯、猪油年糕、酱肉、生煎馒头、蟹粉小笼、

阳春面、菜肉馄饨、两面黄、酒酿圆子、桂花糖粥等知名。卖肉必分

为不同体位,按不同牌价出售。糕点制作精细,粮食用量适合上海人

的食量,由此,上海市在全国唯一发放过25克(半市两)的地方粮票。

清后期,安徽菜馆在上海开业,经营菜肴和面点。上海开始出现

外地帮菜肴徽菜,以及外地点心馄饨鸭和大血汤。同治年间苏锡菜馆

进入上海,经营太湖船菜。咸丰年间粤菜馆在上海出现。此后,京、

川、闽、淮扬等帮菜肴陆续见诸沪上。清末民初,上海有11个帮别的

地方风味菜馆。30年代,先后增加杭州、潮州、湖南等地的菜馆,加

上清真和素菜形成八大菜系16个地方帮别的风味菜肴。

上海菜馆首创“和菜”,把冷盆、热炒、主菜和汤配套供顾客点

用。各帮菜肴进入上海,均根据上海人口味,改变烹调方法,在上海

打开销路。京菜为适合上海人口味,烧制普遍放糖。广东菜在上海长

时间未打开销路,只做外国人生意,后作改进和发展以适合上海人口

味,20世纪80年代起大行于沪上。

20世纪40年代,扬菜根据上海人口味,改重油烧法,得到上海

人的爱好。川菜20世纪20年代传入上海,因上海人不擅辣,烹调少

用辣,20世纪80年代,又因其辣鲜在上海餐饮界流行,吃四川火锅

成为时尚。

上海本帮菜汤卤醇厚,浓油赤酱,咸淡适口,原汁原味。烹调以

红烧、生煸、煨、炸、蒸为主。调味品中善用糟。知名菜肴有草头圈

子、红烧鮰鱼、糟缽头,八宝辣酱、扣三丝等。

上海风味小吃集各地之名点。有粥、面、馄饨、馒头、包子、糕

团、汤羹、油炸、菜肴等类,店摊遍及大街小巷。1995年,有428种

点心被认定为名特小吃,80%为大众点心。

上海开埠后,在沪西洋人保持在本国一日四餐和食用西餐的习惯,

在租界游乐中心开设西式酒店饭馆。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首

家西餐馆老德记西餐馆开业。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首家面向社

会的餐馆德大西餐馆开张,以德大牛排知名。20世纪20年代,汇中、

大华等饭店、西餐厅、酒吧也向社会开放,西餐在上海的影响扩大。

20-30年代,上海人入西菜馆逐渐习惯,西菜馆根据上海人口味,

改进烹调。国际饭店、华懋饭店、上海大厦等大饭店,膳食设备完善,

用法国人担任厨师长,西菜品种增加,质量提高。英、法、德、俄等

各国菜肴引入,形成一批上海名菜,如腓利牛排、奶油葡萄鸡、花旗

鱼饼、墨西尾鸡面、烙丝肉、芥末牛排等。厨师注意吸收中国菜的长

处,又保持西菜注重营养及自然本色的特点,俄式罗宋汤,因味道香

美而价廉,广受中下层华人欢迎。

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初,南京各种政府办公用房未完成前,一些重

大活动在上海举行,借座各大饭店,举行西菜宴会,西菜的影响进一

步扩大。西菜成为上海菜系的一部分。50年代起逐渐消沉,以食西餐

为洋派、高档,在淮海路、陕西路、南京路等周围一带原受西方文化

影响的人员中有市场。80年代,食用西餐成时尚,店家、品种、消费

者增加,重原汁原味。出现东方菜、日本料理、朝鲜菜、印度尼西亚

风味餐厅。

西式糕店与西菜同时进入上海。清咸丰三年,英商老德记药店在

上海最早经营西式糕点。咸丰八年,中国第一家开业的西式食品厂埃

凡馒头店,产销面包、糖果、汽水、啤酒。民国建立后,西式糖果糕

点业迅速发展,上海西式食品业在全国居首位。最初西式糕点消费者

多为洋人。后按照中国人口味改变配方和制造方法,渐为上海市民接

受,形成独特的海派西点。30年代,上海人普遍食用西点。

20世纪90年代,上海居民饮食方式多样化。除平时家庭用餐外,

招待客人、逢年过节在饭店聚集开始时行。遍布街市和市场的排档、

小吃广场、美食街吸引着众多的居民和游客。城市居民在外用餐支出

占全部食品支出的11%-12%。

主食

以米饭为主食。上海人不善加工面食,有“吃煞馒头不当饭”之

说,调节口味,吃面条、馄饨。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