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修6环境保护综合检测试题.docx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修6环境保护综合检测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6 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考点

题号

环境问题

1、2

环境污染与防治

3、4、5、6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5、7、8、9、10

(对应学生用书第381~382页)

1.(2011年山东文综)如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解析:第(1)题,B城市的水源为该区域中的水库A,保护该水源主要是保护水源上游的植被,以及禁止在水源上游使用农药、化肥,禁止向河流、水库排污。第(2)题,开辟采石场会破坏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

造成水土流失等。

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6分)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4分)2.(2012洛阳质检)2011年5月,影响我国气候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往年整体偏弱,且湖区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鄱阳湖大幅“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试分析鄱阳湖“瘦身”的主要原因。

简要评价图示区域大力发展炼铜工业的有利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解析:第(1)题,鄱阳湖“瘦身”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第(2)题,从图中看,该区铜矿资源丰富,接近小水电站,适合大力发展炼铜工业。在采矿和冶炼过程中可能会带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答案:(1)夏季风(暖湿气流)偏弱,降水较往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长江上游来水减少)。(6分)

(2)铜矿、水电丰富(靠近原料地、能源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造成环境污染。(4分)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2011年5月22日武汉晚报报道,国家今后将餐馆、医院等场所也纳入到“限塑”领域。人们到餐馆“打包”、到医院和药店买药等使用的塑料袋都将有偿收费。

材料二塑料袋埋在地下要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的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大气。

(1)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利于()

A.刺激人们的消费 B.减少“白色污染”

C.方便人们的生活 D.增加商品零售额(2)“限塑令”的实施有利于节约我国的 资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废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或危害。(答出三条即可)

为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除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外,你还有什么方法解决。

解析:第(1)题,实施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其目的是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率。第(2)题,塑料主要是由石油提炼出来的。第(3)题,塑料袋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污染,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污染,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等。第(4)题,提高认识、倡导绿色消费,提高环保意识,

推动科技进步,使塑料袋能降解。答案:(1)B(2分)

石油(2分)

①若被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②若填埋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循环和作物根系发育,影响农作物生长;③若被动物误食会危及其生命安全;④遗弃的塑料袋如沾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⑤废弃塑料袋会造成水体特别是海洋的污染,影响渔业发展,使水质恶化。(3分)(任选三条)

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提倡绿色消费;使用环保袋;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塑料袋循环使用。(任选三条)(3分)

4.(2012陕西五校模拟)结合材料分析光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0

分)

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3期解析:光污染主要体现在亮度过大、干扰正常的自然环境等方面,可以此来分析危害;防治措施可从降低光污染和个体防范角度分析。

答案:危害:严重损害着人们的眼睛,近视率提高;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心悸、神经衰弱等不良症状的比例较高;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

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影响城市周边天文观测者星空观测等。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措施:增强防治光污染的意识,以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研究光的使用标准,特别是生活方面的标准;制订防治光污染的标准和规范。(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