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农历岁时的形成和发展与沁河下游所在的豫西北地区有着密切的关联。西周时期,人们明确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以及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的物候。春秋时期,人们在四大节气的基础上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构成八大节气。战国时期,人们形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安排。至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与郭守敬等人共同研订《授时历》。此历已将一年推算为365.2425日,指导了其后三百多年的农业生产。所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的历法是包括沁河下游流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经验,反映了农人对自然规律和农时的科学认识与适时把握,至今仍指导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沁河下游流域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每个阶段均与二十四节气结合得较为紧密。
小麦播种期。第一,白露。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人开始播种小麦。第二,秋分。农人开始上粪犁地,准备小麦播种工作,正如民谚曰:“白露到秋分,犁地要认真”。第三,寒露。该地大部分区域开始播种小麦,“寒露至霜降,种麦莫商量”。可见此时种麦的紧迫性。第四,霜降。适宜播种的时间窗口即将关闭。此时进入小麦播种最紧张的时段。第五,立冬。农人们可抓紧最后的机会种晚茬麦。第六,小雪。该时节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所以小麦播种必须结束。
小麦成长期。第一,大雪。小雪和大雪期间的降水对麦苗过冬至关重要。第二,冬至。小麦进入冬眠。若期间雨水较丰、气温较高、光照较多,会诱发小麦提前起秆,不利于过冬。第三,立春。万物复苏,麦苗开始返青。民谚有“立春三日晴,米麦好收成”之说。农人开始锄地施肥,为麦苗茁壮成长提供养分。第四,春分。麦苗生长加速,民谚有“麦过春分昼夜忙”的说法。第五,清明。麦苗已长高。民谚有“雨水无雨天要早,清明无雨多吃面”。第六,谷雨。小麦开始抽穗,一个多月后便可收割。民间亦有谚语:“一穗二穗,四十天上场。”
小麦收获期。第一,立夏。小麦穗已出齐,农人们便开始做麦收的准备工作,比如碾场、平整打麦场等。第二,小满。麦粒渐趋饱满,麦穗开始泛黄,即将成熟,正谓“立夏麦穗齐,小满饱了粒”。第三,芒种。人们开始收割小麦,抢种玉米和谷子。此时是农人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俗称“火麦连天”“收麦如救火”“龙口夺食”等。第四,夏至。麦垛堆起,颗粒归仓,麦收基本结束。
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对小麦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逐渐显露,该地二十四节气的阈值温度和时间节点均发生了变化;同时,春季和夏季的提前以及秋季和冬季的推迟反映了四季转换的时间变化;尤其是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四个节气所反映的物候和气温普遍有所提前,对农业生产的安排产生影响。相应的农事活动也需适时进行调整。
因此,农人在参考二十四节气的同时,更多地参照本地物候的变化,以正确指导麦作生产。
(摘编自代高峰《地方性知识耦合:沁河下游流域的小麦耕作与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也是世界汉字文化圈中的背景知识。历史上,二十四节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华文明的早期,先民生产能力增长和人口繁衍,促进了天文气象、农业科技的进步。
与二十四节气关系最紧密的,首推天文学。中国古代有发达的天文学观测,促进了古代气象学的发展,使得中国古代气象学某种程度上带有天文学的思想体系和特色。应该说,二十四节气既有气象意义,又有天文历法意义,这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气象学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古代中国人很重视对天文气象的观测,在对天观测中自然就有了对气象的观测。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就是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它属于龙山文化陶寺遗址,考古专家确定其遗址年代为公元前2100年左右,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遗存的古观象台遗址。通过实地模拟观测,专家们确定,陶寺早期遗址的夯土柱是用来构建观测缝的,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观日出、定节气,可能还有观测其他天体现象的功能。这说明,先民利用两根土柱之间的缝隙观察太阳变化,从而推测季节变化和节气。
对于今天的气象研究和业务而言,二十四节气更具有深远影响与启示。四千多年历史的气象科学发展至今天,形成枝繁叶茂的学科群。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气象科技史、物候研究、农业气象、气象科普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对于气象预报与公众服务研究有启示。比如中国民众喜爱的二十四番花信,就直接和二十四节气知识相关。各地花信有所差异,同一地方每年也略有差异,对与此相关的旅游和经济活动,准确预报就显得非常重要。继续深入研究二十四节气、应用其中科技知识及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发挥其现代价值。
(摘编自陈正洪《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韩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一中、江川一中、易门一中三校高二年级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期6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