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特种邮票《癸卯年》中的第二枚“同圆共生”;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407窟“莲花三兔藻井”,表达出“生生不息、团圆美满”的吉祥寓意,背景衬以晋代傅玄《拟天问》中“玉兔捣药”的纹饰,表达“战胜疫情、国泰民安”的愿望。该作品主要体现了()

A.道教与佛教的相互影响 B.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C.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D.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材料“战胜疫情、国泰民安”等诠释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挥新作用,体现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项正确;“三兔共耳”是隋朝敦煌壁画中佛教图案“三兔莲花藻井”,“玉兔捣药”是道教纹饰,二者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而非相互之间的影响,排除A项;“源远流长”与材料寓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邮票艺术作品是传统文化与当代疫情结合,但未体现高于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

2.春秋时期,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战国时期,更有苏秦这样的“游士”背井离乡、四处游说,以寻求统治者的赏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些现象表明该时期()

A.阶层流动成为常态 B.选官注重个人才能

C.宗法体制遭到破坏 D.变法改革渐成潮流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以寻求统治者的赏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使原有的宗法分封体制不断遭到破坏,贵族阶级逐渐走向衰落,出现了贵族加入到异姓大夫行列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没落贵族及“游士”流动的信息,无法直接得出阶层流动成为常态的结论,排除A项;“选官注重个人才能”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变法改革的时代潮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公元前314年,秦国在征服巴蜀后,设置巴郡和蜀郡。秦在巴地征收赋税,与巴夷君长联姻;在蜀地设置蜀国守,并分封蜀侯。这说明当时巴蜀地区()

A.郡县制向羁縻制度转型 B.形成了华夏文化认同

C.实行郡与诸侯国的分治 D.被纳入华夏政治体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秦国在征服巴蜀后,设置巴郡和蜀郡。秦在巴地征收赋税,与巴夷君长联姻;在蜀地设置蜀国守,并分封蜀侯”信息可知,秦国在巴蜀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分封制与郡县制,体现巴蜀地区被纳入华夏政治体系中,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郡县制向羁縻制度转型,而是郡县制与羁縻制度相结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秦国对巴蜀一带的行政管理而不是华夏文化认同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秦国对巴蜀地区的不同统治方式,而不是体现郡与诸侯国的分治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4.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A.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B.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

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 D.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所以出现户籍激增的现象;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户无主客,这就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副业,B项正确;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是宋朝的社会变化,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两税法,与“以庸代役”的租庸调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赋税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与户籍制度作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时,雍正帝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而李卫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帝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的优劣所知不多,于伊莅任后,其细加察访,密奏以闻”。这反映了当时()

A.官员考核制度异常严密 B.皇帝加强对官僚的控制

C.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