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冀闽粤2024届高三下学期押题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苏冀闽粤2024届高三下学期押题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苏冀闽粤2024届高三下学期押题预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墨子批评儒者“立命缓贫”,认为“命”的观念是“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述)之”,他提出了“有命则富而可贫,无命则贫而可富”的反命题,宣扬人的“强而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富,不强必贫”。据此可知,墨子()

A.批判了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 B.揭示天命观对生产力的制约

C.否定了贵族执政的经济基础 D.强调个体主观能动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墨子对儒家倡导的天命观进行了批判,认为“命”是上层阶级的统治工具,而贫富与否与天命无关,“无命”者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达到“强而有为”,D项正确。墨子批判的是儒家“天命观”,与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排除A项;墨子割裂了天命与财富的关系,而非强调天命对财富及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作用,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执政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材料未涉及井田制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2.关于政权更迭,西晋刘颂认为是“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他还指出,魏晋更迭用“禅让”,未能“洗心整纲”,晋廷所依靠的仍是“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据此可知,刘颂意在强调魏晋“禅让”()

A.助长了士族政治发展 B.遏制了官僚集团腐败

C.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 D.延续了前代治国经验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刘颂认为魏晋易代用“禅让”,未经战火充分洗礼,未能彻底扫除前朝政府而另起炉灶,西晋统治集团成员依然是曹魏那批高官显贵及其子弟,因此助长了士族政治发展,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西晋贵族生活奢侈,官僚集团腐败并未遏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禅让”的消极作用,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魏晋“禅让”保留了大量高官显贵,不属于治国经验,排除D项。故选A项。

3.唐太宗在《帝范·阅武》中写道:“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则?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据此可知,唐太宗()

A.认为治国理政应该因势而异 B.总结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

C.强调文治武功需要统筹兼顾 D.主张安不忘战的军事思想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通过勾践和徐偃的例子,明确告诉我们,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能忘记战争的可能性,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军事力量的培养和维护,D项正确;认为治国理政应该因势而异:虽然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但唐太宗在这段话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治国理政应该因势而异的内容,排除A项;唐太宗的这段话确实包含了对前朝兴衰的思考,但他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在总结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确实在强调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但是,唐太宗的话更多的是在说不要忽视军事力量,而不是在强调文武并重,排除C项。故选D项。

4.辽、西夏、金等政权除自身铸币外,多仰赖南方宋钱。苏辙称:“(辽)北界别无钱,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宋人张方平也曾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享。”这反映了()

A.铸币水平呈现地域差异 B.经济发展冲击夷夏观念

C.货币互通助推经济交融 D.宋朝海外贸易处于优势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宋朝的钱币在辽、西夏和金等政权得到广泛应用,这种现象拉近了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密切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以说明经济发展冲击了夷夏关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并没有体现地域差异,排除A项;“经济交融”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宋朝的海外贸易的情况,排除D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