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pptx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5讲一轮复习第1课时(共3课时)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_____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_______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__________的过程。氧彻底大量ATP一、有氧呼吸1.定义热能(大部分)合成ATP知识点28: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热能+ATP中活跃化学能

2.过程第一阶段物质变化葡萄糖丙酮酸+NADH酶+NAD+ADP+Pi+能量酶ATP能量变化稳定化学能ATP和NADH中活跃化学能热能+葡萄糖丙酮酸H2ONADHH2OO2CO2能量能量能量NADH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葡萄糖丙酮酸H2ONADHH2OO2CO2能量能量能量NADH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第二阶段物质变化CO2酶+NADH能量变化稳定化学能ATP和NADH中活跃化学能热能+丙酮酸+H2O+NAD+ADP+Pi+能量酶ATP

葡萄糖丙酮酸H2ONADHH2OO2CO2能量能量能量NADH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第三阶段物质变化酶NADH+O2能量变化NADH中活跃化学能热能+H2O+NAD+ADP+Pi+能量酶ATPATP中活跃化学能

葡萄糖丙酮酸H2ONADHH2OO2CO2能量能量能量NADH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3.氧原子的去向

葡萄糖丙酮酸H2ONADHH2OO2CO2能量能量能量NADH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4.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特点①过程温和(常温、常压、一定的pH等)②能量逐步释放③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④能量转化效率高(34%)

葡萄糖丙酮酸H2ONADHH2OO2CO2能量能量能量NADH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④能量转化效率高(34%)热能(大部分)合成ATP2870kJ/mol977.28kJ/mol能量转化效率=2870÷977.28×100%=34%产生ATP数=977.28÷30.54=322个ATP2个ATP28个ATP

葡萄糖乙酰辅酶A丙酮酸H+ATPCO2NADHNAD+H++e-CO2H+H+H+ATPADP+PiNADH丙酮酸H2OO2CO2CO2三羧酸循环膜间隙ATPe-e-ATP合酶电子传递第三阶段必须在膜上进行细菌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三阶段在细胞膜上进行。5.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ⅠⅡⅢⅣⅤ拓展: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①蛋白质Ⅰ-Ⅳ将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NADH和FADH2)中的高能电子进行传递,最终传递给O2,生成水。

ⅠⅡⅢⅣⅤ拓展: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②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将H+从线粒体基质逆浓度泵到线粒体的内外膜之间。从而在内膜的内外形成H+浓度差。

ⅠⅡⅢⅣⅤ拓展: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线粒体内膜对H+高度不通透,因此,内膜外的H+不能扩散进入线粒体基质中,只能通过蛋白质Ⅴ流入线粒体基质,蛋白质Ⅴ是ATP合酶,利用H+内流的能量,利用ADP和Pi合成ATP。

一些植物的花器官在开花期能够在短期内迅速产生并累积大量热能,使花器官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有利于花序气味挥发,吸引昆虫传粉。研究表明,该现象通过有氧呼吸的主呼吸链及交替氧化酶(AOX)参与的交替呼吸途径实现(如下图),其中交替呼吸途径不发生H+跨膜运输,故不能形成驱动ATP合成的H+势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OX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可催化水的生成B.H+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ATP合酶进入线粒体基质C.有氧呼吸的主呼呼吸链中建立膜两侧的H+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D.交替呼吸途径使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的以热能形式散失C

2.在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还原型辅酶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图1)。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下(图2)。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DNP与4℃都会导致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B.与25℃时相比,4℃时需氧呼吸放能减少C.与25℃时相比,4℃时需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D.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积累,生成的ATP减少C

葡萄糖乙酰辅酶A丙酮酸H+ATPCO2NADHNAD+H++e-CO2H+H+H+ATPADP+PiNA

文档评论(0)

一线高中教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高中一线教学,可提供高中各个学科的授课资料,高考复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