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试题及答案-全.pdf

[荐]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试题及答案-全.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试题及

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

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

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

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

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

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

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

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

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

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

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

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

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

“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

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

“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

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

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

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

“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

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为核心理念的“仁

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

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

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

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

“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

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

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

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

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

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

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

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

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

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

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