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 综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 综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隋唐宋元时期的综合练习含答案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的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全文内容涵盖了古代农业手工业手工艺品制作等方面的知识点,对于考生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对比分析,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各个方面的繁荣发展情况通过对隋唐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的梳理和对比分析,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此外,文章还提出了中国古代文明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包括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

一、选择题

1.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2.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3.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5.(2023?广东佛山?统考二模)根据《唐律疏议?名例律》,外国侨民犯法有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同类相犯,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则“以法律(唐律)论”。这表明唐朝()

A.坚持德主刑辅的管辖原则 B.引发司法的混乱

C.外国侨民得到了特殊照顾 D.兼顾主权与外俗

6.(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元朝统一全国前后设立了十一个行省,其原型为金行尚书省和蒙古三大行断事官,其机构名称是汉制,实乃金元军事征服所派生。这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材料主要表明()

A.制度文化传承自有渊源 B.行省制源于金行尚书省

C.民族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D.军政因素影响治国方略

7.(2023?湖北武汉?统考二模)如图所示,宋代投壶盛行,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司马光则认为“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宋代投壶()

A.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强 B.凸显了儒学价值取向

C.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 D.折射出教育的平民化

8.(2023?四川达州?统考二模)明清时期,宋应星走出书斋,游历考察,了解基层群众生产领域的工艺流程;徐光启在家乡开辟农庄,进行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写了许多农学著作。这些人的活动()

A.推动了高产作物的传播 B.进行了实验科学的尝试

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 D.顺应了西学东渐的潮流

9.(2022山东潍坊期中)唐朝“四镇之乱”后,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分别称王,但仍尊唐中央为正统,而朱泚在长安称帝,却是企图取唐而代之,所以政府宁可赦肇乱的河北而讨朱泚。唐政府的这种做法()

A.旨在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B.使藩镇割据得以长期存在

C.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D.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10.据史书记载,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艺祖(宋太祖)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随后,宋太祖()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B.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C.依决策程序分割相权

D.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11.宋以前,社会救助以乡村地区的赈灾救荒为重点。宋代,政府下令设置广惠仓,用以救助“在城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并逐渐形成了城市化官方救助体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自然灾害严重

B.城市经济繁荣

C.边疆战事频繁

D.儒家思想复兴

12.宋初,市舶管理实行“州郡兼领”;神宗时期,《广州市舶条》规定市舶事务由漕臣兼领、由转运使主持;徽宗初年到南宋末年,官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

A.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分权

B.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

C.宋朝的税收政策摇摆不定

D.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菏泽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世界性的帝国:唐朝》的思维导图。该书作者认为,以755年安史之乱为标志的历史断裂不仅对王朝命运而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轨迹来说,亦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是真正的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对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