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立法技术缺陷及完善.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合同法》立法技术缺陷及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

法》)自2007年6月颁布以来,就引起了法学界和实务界的

广泛关注,并且褒贬不一。批评者认为该法一方面增大了用

人单位的劳动力成本,加重了用人单位的负担,另一方面导

致用人单位辞工和将正常用工变更为劳务派遣用工的现象,

实际上无法实现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目的,反而加重了劳

动者的失业的比例和权益受损的程度。笔者认为,《劳动合

同法》立法技术存在的明显缺陷,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重要

原因之一。立法技术是立法活动中所遵循的用以促使立法臻

于科学化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总称。恰当地掌握和运用文法

技术,不仅使立法臻于科学化,使立法更准确、有效、科学

地反映立法者的意愿,还从一个侧面保障整个法制系统有效

的运行,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生活对立法提出的要求,实现

立法的目的。立法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范畴,但是如何通过制

度的合理设计实现立法目的,以及如何用恰当的立法语言表

述规则的内涵,理应分别属于立法技术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最

关键的内容。本文不打算将论述建立在全面讨论立法技术的

外延与内涵的基础上,仅就《劳动合同法》中“立法目的贯

彻技术”和“语言表述技术”展开讨论。

一、立法目的贯彻技术的失败及调整

《劳动合同法》第一条规定了该法的立法目的:保护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该条的

表述有两层含义,第一,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对劳动

者进行倾斜保护。第二,倾斜保护劳动者并不是最终目标,

“劳动合同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劳资双方力量的相

对平衡,以实现劳动合同关系长期化和稳定化”。这两个层

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倾斜保护劳动者”是实现“构建

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基础,无法实现“劳资和谐”

的“倾斜保护”规则都是违反立法目的的。正因为如此,在

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时,都应该体现这一双层次要求,二者

不能割裂和偏废。

然而,从劳动合同法具体的制度安排来看,却恰恰违背

了这一原理,造成制度之间的逻辑悖论,导致制度效用的抵

消,立法目的无法实现。一方面,部分制度明显倾向劳动者,

甚至没有充分考虑权利倾斜性配置的度,造成劳动者与用人

单位利益严重失衡,实质上加剧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这些制度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未签订劳动合同的

责任、禁止约定违约金、劳动者的预告解除权等。另一方面,

为了适当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劳动合同法》

又刻意在劳务派遣制度中为用人单位留下规避义务的空间,

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模糊化,为用人单位在更广泛的领域使

用劳务派遣工保留弹性。虽然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正

案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对“辅助性工作岗位”的界定仍

然留有极大的解释空间。《劳动合同法》中一部分规则专门

用来“倾斜保护劳动者”,另一部分制度却试图保护用人单

位,两个层面的目的未能有机统一于所有的法律规则中,这

势必导致劳资矛盾进一步加剧。该法颁布以来,一方面,以

华为公司“辞职门”和沃尔玛“裁员门”为代表的声势浩

大的企业裁员浪潮风起云涌,另一方面,“劳务派遣这个本

以为要被新《劳动合同法》打入冷宫的行业却意外地因为这

部法而繁荣起来。很多企业,包括航空、银行、石油、电信

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纷纷在年底前突击把一些员工

改为劳务派遣,有的企业甚至让劳务公司公开竞标,以求把

企业的成本和责任压倒最小。”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作出

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安排是理性市场经济主体的必然反应,

《劳动合同法》中诸多制度安排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

成本,同时又在劳务派遣的制度环节留下可以节省成本的空

间,企业做出解聘员工或选用劳务派遣工是新的劳动合同制

度必然导致的结果。这明显违背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

图,对劳动者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侵害。正因为如此,《劳动

合同法》在实施不到5年之后,于2012年进行了修正,人

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也于2013年专门就劳务派遣的问题制

定了规章,然而这些立法修正和补充立法仍未能从根本上解

决上述矛盾。

由此可见,决定立法成败的关键是贯彻立法目的之立法

技术。在《劳动合同法》中,要使立法目的得到成功贯彻,

应该在所有的具体制度中都体现立法目的两个层面的内涵:

一、始终保持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立场;二、倾斜保护劳

动者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应当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

劳动关系”为最终目标。有学者认为,权利倾斜性配置机制

的初步分析框架包括:利益关联度;利

文档评论(0)

150****51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