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总结
一、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响的实质: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洁物〔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三、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质子原子核正核内质子数
质子
原子核
正
核内质子数
〔带电〕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282+12
〔带电〕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2
8
2
+12
原子〔不带电〕电〕中子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电〕
中子
原子核
电子负
电子
负
〔带电〕第一电子层
〔带电〕
第一电子层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5〕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的精确值,需根据12C原子质量的1/12计算.。与质子数+加中子数是约等于的关系
四、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宏观:表示某种元素如O:氧元素
宏观:表示某种元素
如O:氧元素
一个氧原子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一个氧原子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7横行〔7个周期〕
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7横行〔7个周期〕
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18纵行〔16族〕*排列依据
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18纵行〔16族〕
金属元素:如Mg、Al,左下方非金属元素:如N、C,右上方
金属元素:如Mg、Al,左下方
非金属元素:如N、C,右上方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8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
五、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拟:①质子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拟:
①质子数相等
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那么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那么为阳离子,如Al3+
质子数电子数:那么为阳离子,如Al3+
质子数电子数:那么为阴离子,O2--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六、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个亚铁离子
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3、化学式
〔1〕写法:
分子组成,那么写出分子组成来如水H2OCO2H2O2
原子组成那么只需元素符号如铁Fe铜Cu碳C(金刚石石墨木炭)氦He
例题讲解
[例1]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