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教学专家讲座.pptx

  1. 1、本文档共2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药理学;;目录

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中药药效学

第三章中药药品代谢动力学

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绪

第五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原因

第六章中药复方药理

第七章中药新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三章泻下药

第四章祛风湿药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

/web_cai/jinpin/zhongyaoyaoli/images/%E7%AC%AC%E5%8D%81%E4%B8%80%E7%AB%A0%E6%B8%A9%E9%87%8C%E8%8D%AF/%E6%B8%A9%E9%87%8C%E8%8D%AF.ppt

第十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一章止血药

第十二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安神药

;

第十四章平肝息风药

第十五章开窍药

第十六章补虚药

第十七章收涩药

第十八章祛虫药

第十九章外用药及其它;总论;第一章绪论;二.学科任务;中药药理学与中药学、药理学关系;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第二章中药药效学;中药四性(四气)当代研究;1.中枢神经系统功效;2.植物神经系统功效;动物试验:;临床:;3.内分泌系统功效;4.基础代谢;寒证、阳虚;中药五味当代研究;辛味药;化学成份: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份,

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

含有大量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

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

泻、止血。;甘味药;化学成份:生物碱、苷类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止血;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份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实状况;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实状况;归经与药理作用关系;中药药理作用特点;3.中药作用量效关系;;第四章中药毒理学;1.急性毒性反应;“毒”(偏性)广义、狭义不良反应;3.过敏反应;一、与中药“毒”相关些原因;二、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三、中药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实状况;中药药性理论是怎样得出?;第五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原因;

品种繁多,轻易混同。

正品大黄:

泻下作用ED50为326-1072mg/kg

混杂品种:

泻下作用ED50为3579-5000mg/kg;二、产地;三、采收季节;四、贮存条件;五、炮制;配伍和禁忌;第二节机体原因;第六章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思绪;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基本标准,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建立不一样证动物模型是证药结合研究前提。;中药分类对比研究;中医痰

狭义:有形之痰即呼吸道分泌痰液

广义:无形之痰即水湿停聚于体内各种病证

心--------心悸、神昏、癫狂、失眠

四肢------麻木、疼痛

咽喉------梗噎

;;3.观察指标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三)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长久毒性试验;各论;;据临床证侯性质将表证分为:

表表寒虚证:发烧、恶风、自汗、脉浮等寒象轻

证表寒实证:恶寒重、发烧轻、无汗、苔薄白、

脉浮等寒象较显著者

表热证:发烧重、恶寒轻、口渴、咽痛、舌红、脉

浮数等热象较显著者;第一节概述;依据其药性和功效不一样可分为:;

;二.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2.解热作用;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5.抗炎作用;桂枝;第二节惯用药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药理作用;口服或注射都有效;

作用强;起效快,维持长。;(2)平喘;(3)利尿;(5)抗病原微生物;2.其它药理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03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