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抑制剂筛选的研究进展.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60年代初,Umezawa提出了酶抑制的概念,从而将抗生素的研究扩

大到酶抑制剂的新领域。酶抑制剂新药发现的途径:一是来源于天然化合物,包

括动植物和各种微生物等,二是化学合成物。在目前上市的药物中,以受体为作

用靶点的药物占52%,以酶为靶点的药物占22%,以离子通道为靶点的药物占

6%,以核酸为靶点的药物占3%。因此,酶抑制剂的开发是新药来源的一个主要

途径。以酶为靶点开发新药存在巨大潜力,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发现新药的

重要着手点。

1我国酶抑制剂筛选的进展

我国对酶抑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是我国进行有

计划、有规模的筛选还不到10年,以前的工作没有成规模的化学合成作基础,

筛选分散,随机性大。只有最近一些年来,随着高通量筛选和组合化学及组合生

物合成技术的结合,规模化筛选药物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内许多单位相继开展

了酶抑制剂的筛选工作,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学

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四川抗生素研究所等对酶抑制剂进行了大量研究。

国内最为显著的是对血脂调节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高通量筛选技

术的发展,是我国筛选酶抑制新药的重大突破,199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

研究所引进了国内第一台微量闪烁计数器(microplatescintillation

lurminescensecounter)对96孔板进行快速的放射性活性测定,使放射免疫实验

及放射配基实验自动化、微量化,实现了从整体动物模型向高通量筛选模型的转

化,为酶抑制剂的大规模筛选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利用高通量筛选每周可筛

选数万个化合物。

2酶抑制剂源

目前,酶抑制剂主要来源于植物、微生物和化学合成。微生物产生酶抑制剂

是来源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最多的是放线菌,也是产

生微生物药物最多的类群,其中最重要的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细菌、真

菌也是酶抑制剂的重要药源微生物。除了传统的药源菌筛选分离外,研究人员的

注意力更集中到了各种新的微生物类群中,如海洋微生物、极端微生物[1]。自

然界植物种类丰富,但仅有不到10%被测定过某种生物活性,从植物中筛选酶抑

制剂存在巨大的潜力,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是酶抑制剂新药的主要来源。植物

源酶抑制剂筛选的难点就在于植物粗提物中假阳性”结果太多,干扰真正有效成

分的筛选,目前,国外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筛选前先通过纯化,采用提取物

通过HPLC或固相萃取后结合质谱作出化合物指纹图谱库,与已有的经验数据库

进行比较,有新成分的粗提物再进一步进行药理活性筛选,再者,他们还可以先

将粗提物通过HPLC来鉴别出是否存在吸收光谱有特征的化合物,这样可以减少

筛选的盲目性[2]。新药筛选的化合物库中有70%左右为有机化学产物,因此,

合成药是新药的主要来源,将高通量筛选技术与组合化学和组合生物合成技术的

结合,实现了酶抑制剂大规模筛选,是世界许多大制药公司筛选酶抑制剂新药的

3筛选模型

酶抑制剂的筛选模型分为三类:整体动物水平模型、组织器官水平模型和细

胞分子水平模型。整体动物模型通常效率低、耗费多,筛选的样品量多而筛选出

的化合物却很少,并不适合作为药物初筛的模型。而组织器官模型是药物筛选的

一大进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整体动物模型的不足,减少了筛选样品量,降

低了劳动强度,扩大了筛选规模,减少了动物用量,提高了筛选效率,降低了筛

选成本,但是尽管这样,还是存在规模小、效率低、样品量较大等缺点,不易实

现一药多筛。随着酶和受体作为靶分子的阐明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

发展,分子药理学的不断深入,细胞分子水平药物筛选模型应运而生,此模型克

服了前两者的缺点,实现了大样本量的筛选和一药多筛,已成为目前药物筛选的

主要方法,使传统的手工筛选形式转变为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大规模筛选的新

技术体系,从而产生了高通量筛选[3,4]。高通量筛选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极大发展,已成为酶抑制剂新药发现的主要手段,筛

选快速、高效,其筛选的过程为:粗筛复筛→深入筛选→确证筛选。其先进

的检

文档评论(0)

137****1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