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摘要]“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

的民间艺术。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历史久远,

兼收并蓄多种地方艺术形式;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浓郁

的东北人生活气息:音乐唱腔和演出曲目极为丰富;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简单明快,火爆热烈:内容积

极向上,唱本语言通俗易懂;演出轻松幽默,老少皆

宜。正是这些艺术魅力的充分展现,才使二人转从俗

至雅,由东北推向了全国。

[关键词]二人转东北艺术魅力本土艺术

“二人转”即东北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一门

民间艺术形式。为什么这门土气艺术能登上艺术的殿

堂,被学者尊为“美学艺术”。为什么这门民间艺术会

由东北走向全国,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什么这门本土艺

术会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这些都充分说明“二人转”有它无穷的艺术魅力,

才有它无比的发展活力。

一、历史久远,兼收并蓄多种地方艺术形式。打

造厚实的文化艺术功底

二人转俗称“蹦蹦”。据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

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

出过蹦蹦戏,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行。

二人转是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

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

而成的民间艺术,这造就了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扎实

的艺术功底。

二、传承和展现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浓郁的东北人

生活气息

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

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的精华。例如:东

北民间小调起源于田间,流传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口头

上。人们在劳动之中,或在劳作之余,情不自禁地哼

唱起来,表现出美好的愿望。传递着思想感情,使自

己的心灵得到慰藉,逐渐起到自娱和娱人的作用。由

于传唱久了。便形成相对固定的曲调。人们可根据需

要随意唱出新词。譬如至今流传的东北民间小调《月

牙五更》,在民间歌唱中就有不同的内容。如表现姑娘

对情人的美好爱情时,歌词唱道:

“一呀更啊里呀,月芽弯又弯啊,小妹妹灯前补衣

衫,连呀连啊,千针和万线啊。二呀更啊里呀,月芽

照正东啊,小妹妹写呀信一封,写呀写啊,恩深情意

重”。

如表现老年人对后生的劝告和关爱时,歌词唱道:

“一呀更啊里呀,月芽出啊正东啊。转眼间由东往

西行,阴差阳错变化任无穷啊。情理中有情时理中有

情啊。二呀更啊里呀。月芽照啊房前啊,不听老人话

吃亏没个完,老人吃的盐比你米还多啊,米和盐盐和

米事物巧变幻啊”。

这些民间曲调,有的直接被二人转所吸收,有的

演化成了二人转的曲牌。

艺术总是离不开生活,东北独特的历史地理风貌。

塑造出东北人特有的性格,而东北的山川草木,风俗

人情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东北的二人转艺术中。例如:

现在流行的二人转唱词《回娘家》唱道:

“风吹着杨柳么唰啦……小河里水流着哗啦……

谁家的媳妇她走呀走的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身穿

大红袄,头戴一支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搽。左手

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一个小娃娃呀依呀

依得喂。一片乌云来,一阵风儿刮,眼看着山中就要

把雨下,躲又没处躲,藏又没处藏。豆大的雨点往我

身上打呀依呀依得喂。淋湿了大红袄,吹落了一枝花,

胭脂和香粉变成了红泥巴,飞了一只鸡。跑了一只鸭,

吓坏了身后的小娃娃依呀依得喂。哎呀!我怎么去见我

的那个妈”。

歌词中清新、开朗而带有调侃的意味同东北人质

朴而又活泼的性格相吻合。

再如:二人转里有这么一段唱词:“农民进城,头

戴草帽。腰系麻绳,先进厕所,后逛联营。喝瓶汽水,

不知退瓶:看个电影。不知啥名:看场球赛,不知输

赢”。歌词充分表现出东北人善逗的喜剧色彩。

三、音乐唱腔极为丰富,演出曲目繁多精彩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

称。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

比较常见的有五十六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

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

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

靠山调等。改革开放以后,二人转曲牌又不断出新,

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

文档评论(0)

177****7360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宁夏三科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500MABW4P8P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