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宋朝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pdf

浅析我国宋朝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我国宋朝文学艺术繁荣的社会背景

盐城广播电视大学滨海电大分校11秋汉语言本科王本红

内容提要:我国宋朝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其繁荣的社会背景

有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为文学形式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扩大,

多种文学形式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文人地位提高,

创作热情高涨;印刷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文化也空前繁荣为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关键词:宋朝文学艺术繁荣社会背景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令世界和国人惊叹而又恢宏的朝代宋

朝。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创建宋朝到1279年丞相陆秀夫负卫王

赵昺投海自尽宋亡319年间,宋朝采取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等国家政策,理学

与科学技术、经济与文化教育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影响所及长远。著名史学家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特别在文

学艺术方面达到了鼎盛时期,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无不博大精深

而又源远流长。那么,宋朝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

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宋代文学艺术繁荣的环境因素

(一)独特的政治背景为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政治上,宋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

匡胤在陈桥驿(在开封东北四十里)组织兵变,代周自立,建立了北宋王朝。此

后将近二十年间,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又先后用武力和外交的手段吞并了

南方的几个独立王国和建都在太原的北汉。中华民族经过唐末五代长期分裂的局

面,到这时才在大部分地区取得了统一。为了防止中晚唐以来藩镇割据、尾大不

掉的政治局面的重演,同时又结合自己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帝位的经历,宋太祖赵

匡胤特别警惕手下将领效法他那一套去反叛他。因此,他竭力削弱地方势力,千

方百计巩固中央政权。例如在官制上,宋王朝采取官与职分离,使那些为人所景

仰的重臣空有大的官号而无实权,“尊而不重”。宋以前朝廷中的宰相权力甚大,

总理一切事务,但到了宋代,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王朝为了防止宰相的专

权,在宰相之下又设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取宰相的军事大权和财政

大权。在中书、枢密二府之外又有台谏,形成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各

不相侵的局面,而监察言路之权力非常之大。这样,不仅使行政、司法、财政、

军事种种大权都集中到中央来,而且最后的裁决,多得听命于皇帝一人。赵宋帝

王通过这些措施,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地方上于州郡长官之外又设

通判,使彼此互相牵制。这就使当时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难行,在遇到重大的

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时彼此争论不休,却很难制定有效的对策。“宋人议论未定,

兵已渡河”,这是后人对于他们的尖锐讽刺。

(二)抑内纵外的军事政策决定了各种文学形式发展的独特风格

赵宋王朝的军事制度,带有明显的对内严防和集权性质。朝廷把各州的

精兵都调往京师,升为禁军,直接由中央统帅,守卫首都,地方上只剩老弱残兵,

谓之厢军,不甚操练,不能与中央对抗。于是军事大权,全部归之于朝廷。但这

样做,同时也严重地削弱了国防力量,使得外患频仍、民族矛盾加剧。北宋初期

受契丹的欺侮,中期则受西夏的侵扰,最后金国崛起,长驱直入,直至把皇帝俘

去,北宋灭亡。南宋则屈辱求和,长期偏安江南,无力收复中原,最后被蒙古族

灭亡。除集中全国精兵于京师外,又立“更戍法”,把京师的驻兵轮番派遣到各

地戍守,使“兵不如将,将不知兵”,采取兵将分离的办法,防止士兵和将帅之

间发生深厚的关系,使那些具有很高威望的将领不能拥兵以自重。此外,还采取

措施,分散禁军将官的指挥权,把京师的禁兵分给殿前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

步军都指挥使统领,同时设置枢密使,掌调发国内军队之权。这样,“天下之兵

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

发兵之权”(见何坦《西畴老人常言》)。北宋王朝这些措施在防范武人跋扈方

面收到了成效,然而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加以北宋历朝皇帝对武

将的猜忌,在边疆有事时每派宦者监军,多方牵制;或自画阵图,遥授军机,使

将帅不能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因此北宋王朝对外族的历次战役,几乎没有一次

不是以丧师失地结束的。这就使北宋比之我国历史上的其他统一王朝表现得特别

软弱。在辽、西夏和女真的军事威胁之下,北宋王朝就只有求和、送礼,甚至撤

防、割地,一直挺不起腰杆来。北宋文学就是在人才最盛

文档评论(0)

177****7360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宁夏三科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500MABW4P8P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