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管道施工方案-secret.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力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1.工程概况:

1.1.1

1.1.2热力

本工程F1辅路桥处由于实施规划河道,在此处同时新建跨河桥一座,此处的现况2.7×1.4米热力方沟,不能满足规划河道的高程要求,同时影响F1辅路桥的下部结构。因此需要进行管线的改移,此条热力管线改移穿越规划河道位置是原位置向东平移7.5米。穿越河道后上翻与现况管线相接,穿越河道局部由于较深〔12米左右〕,采用暗挖的方法施工,南侧在现况DN500热力东分支处设小室一座,小室的南侧采用明开槽的施工方法施工。北侧在原热力方沟的折点处设置小室一座。

管道节点1~4#为地沟敷设,4~7#为暗挖敷设,供水方向为东供西回,支线为北供南回。补偿方式为波纹管补偿,及自然补偿。热机管材的弯头全部采用机制弯头。干线及支线处各设固定支架一组。

1.1.3结构形式及主要工程量

(1)、结构形式

明开槽段为2.7×1.35米〔净尺寸〕现浇混凝土方沟,底板厚40厘米,侧墙厚35厘米。

暗挖段为3.2×2.4米隧道〔净尺寸〕,初衬尺寸为30厘米厚C20喷射混凝土,二衬结构为35厘米厚C30防水混凝土。

〔2〕、主要工程量

明开槽方沟①~③#23.5米,暗挖隧道③~⑦#49.45米。

竖井2座,固定支架1组。

1.2.工程特点:

1.2.1

⑴本段工程地下现况管线较多,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现况管线加以妥善保护,制定可行性方案。

⑶由于此处的地下水位较浅,施工中必须考虑降水。

1.2.2

本工程过河段暗挖断面为带仰拱的直墙三心拱形式,3.2×2.4m,隧道采用初衬喷射混凝土结构+二衬模筑混凝土结构,初期支护形式为钢格栅拱架+喷射混凝土,厚度为300mm,以承当施工期间的全部根本荷载,二衬为模注C30、P8抗渗混凝土,两层衬砌之间采用夹层防水层,材料为1.5mm厚的ECB防水卷才,并设一层无防布衬垫。明开槽段为2.7×1.35m

1.2.3

干线DN700管采用膨胀珍珠岩瓦保温,外包石棉水泥保护壳,供水管保温层厚度为80mm,回水管保温层厚度为50mm,做法见RD-BW-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1工程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

⑴图纸到位后,核定管线及检查井的坐标,并将现况管线检查井等主要控制标志施工前均测定其坐标,编号绘于标志总图上,并注明各有关标志坐标,相互的距离、角度、高程等,以防止出错。加强暗挖过程中管线中心和高程测量。将地面的中心桩引入工作竖井内。将地面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入工作竖井底部,设置两点,选择不易碰撞以及不遮挡测量视线的地点。

⑵放线测量时采用前方交会法确定每个竖井位置及中线。为保证隧道测量精度,在竖井之间的每个管线折点处设置测量投点孔一个。投点孔采用Φ108钢管,施工时必须保证垂直度。

⑶地下测量包括隧道中线和高程的放样。

⑷隧道高程测量包括地面高程控制、联系测量、地下高程控制三局部,为了确保隧道准确贯穿,三项高程控制测量均应保证一定的精度,在地面高程传入地下后,常用腰线法,即在侧墙上作出标记进行地下高程放样。

2.

⑴施工期间洞内状态观测。随着开挖工作面的推进及时观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的变化,观测支护系统变形及破坏情况。

⑵断面变形量测。量测洞壁的绝对位移和相对位移,断面变形量测采用精密经纬仪或水准仪、收敛计等进行。

⑶地表沉陷量测。地表沉陷量与覆土厚度、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以及周围建筑物等有关,它的测点都超前于开挖工作面布置测点进行量测。同时也可量测地表建筑物的下沉及倾斜量,观测建筑物的开裂情况。

2.2施工降水

根据设计文件所提供的地质情况,本施工段地下水情况对暗挖施工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中必须考虑水位线以下各结构段的降、排水处理。

降水井设计:

〔1〕降水影响半径R

式中:

R—降水影响半径(m)

s—水位降低值(m),潜水s=h=3.5m

h—含水层厚度〔m〕

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计算得:潜水R=32m

〔2〕降水井深度H

式中:

H—井点管井的埋置深度〔m〕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槽底面距离〔m〕,本工程

H2—降水水位距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本工程取H2=1

H3—承压水降水水位距降水井内水位高差〔m〕,H3=ir0,i为水力坡度,取i=1.0;r0为降水井中心距管沟外侧的水平垂直距离,取r0=2.0m,那么H3=2.0m。

H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本工程取H4=1.0m

H5—滤管综合工作段长度〔m〕,取H5=1.0

H6—沉砂管长度〔m〕,取H6=1.0

计算得,H=19m,井底位于④

〔3〕基坑涌水总量Q

潜水按下式计算:

式中:

L—条状基坑长度〔m〕,大口管井布置范围管沟基坑总长度49m

—抽水前与抽水时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潜水抽水时含水层厚度h取0.00m。

计算得:潜水涌水量Q=219

文档评论(0)

199****4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0212102200004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