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思想家曾说:“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据此,该思想家强调(????)

A.“去人欲”是“得天理”的前提 B.“发明本心”是善的关键

C.“善”是每个人固有的品质 D.外在探求不如内在反省

2.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弘治年间进士邝璠以《耕织图》为蓝本,编撰《便民图纂》一书,为苏南一带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提供指导。其内容庞杂,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和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便民图纂》的出现体现了(????)

A.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B.士大夫阶层趋于世俗化

C.平民文化需求范围扩大 D.日常生产生活的标准化

3.如表为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据表格可知,苏杭地区(???)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土地买卖现象异常严重

C.传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D.经济结构从量变到质变

4.明清时期,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北方省份所需棉布,则依靠江南供应。这反映当时(???)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C.区域分工的发展 D.农民租税负担沉重

5.清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变更土地产权(即实行更名田:清朝将原明朝藩王勋戚逃亡后被农民或豪强占有,后收归国家所有的土地无偿给予原种之人,即“改入民名”的田地)、招徕流民、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捐薄赋等措施,直至“永不加赋”(1712年)、“摊丁入亩”。这些做法(???)

A.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B.保护和发展了小农经济

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D.实现了人口增长

6.《几何原本》是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的一部数学著作,深刻影响到后世数学的发展。有关同学整理了教材中关于《几何原本》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同学甲:利玛窦和中国士大夫徐光启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

同学乙:《几何原本》等科学著作被译介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

同学丙:亚里士多德在几何学上的贡献为《几何原本》奠定基础

同学丁:欧几里得创作的《几何原本》大致成书于希腊化时代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7.嘉庆十九年(1814年),陶澍在《陈奏湖南山田旱歉情形折子》中说:“窃湖南一省,半山半水……至于深山穷谷,地气较迟,全赖包谷(玉米)、薯、芋、杂粮为生。”这可说明,玉米的引进(???)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 B.解决了民众的粮食危机

C.完全取代了稻米的种植 D.推动了农业耕作精细化

8.明清时期涌现出很多不同题材类型的世情小说,这些小说取材于稗史或传说,故事情节曲折,主题多为因果报应、惩恶扬善。这些小说多出自萍踪浪迹的幕僚文人之手,其才可上可下,其品亦雅亦俗。这些小说(???)

A.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B.突显出离经叛道的倾向

C.反映出社会风气的开放 D.适应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9.王守仁对“良知”概念的阐释是,“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据此可知,陆王心学(????)

A.注重阐释经书字句 B.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C.隐含了一定的平等色彩 D.成为明朝科举的考试内容

10.据学者研究,清代前期安徽、江西米经长江运往江浙每年在500万石左右,湖南、四川米经长江运往江苏每年至少在1000万石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奉天豆麦经海运到上海,年运量在1000万石以上。这说明(???)

A.长途贩运以生活资料为主 B.区域经济结构存在差异

C.高产作物种植解决了粮荒 D.江浙地区农业经济衰退

11.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宝钞

白银

谷物和绢布

1402~1424(明成祖)

82.5

1

16.5

1424~1425(明仁宗)

66.7

0

33.3

1425~1435(明宣宗)

22.5

2.5

75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

0

64.8

35.2

1450~1456(明代宗)

0

90

10

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

0

93.9

6.1

1464~1487(明宪宗)

0

100

0

A.纸币退出社会流通领域 B.政府对金融控为削弱

C.土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 D.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

12.清朝学者戴震曾说:“古人之学在行事,在通民之欲、体民之情,故学成而民赖以生。后儒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