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学习笔记(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NUMPAGES

第17课学习笔记

受戒时必须具备哪三条才能得到菩萨戒??

布顿大师在讲《入行论》时说:受菩萨戒必须具足三条:第一、对三宝有信心。第二、对众生起悲心。第三、自己愿意受菩萨戒、想度化众生。

法本P313第二段

有了戒牒,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已得菩萨戒??

不一定。如果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尤其对大乘佛法没有信心、对众生没有悲心、自己也没有发愿受戒,不具足这三条的话,菩萨戒仪轨、戒牒作得再好,自相续中也得不到戒体。

法本P313第二段

菩萨戒明明有十八条,为什么《虚空藏经》中只说有十四条??

大臣的前四条与国王的前四条相同,所以从本质上归纳,菩萨戒律可以摄为十四条。

法本P314第三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大小乘分别是怎样解释的?二者的关键差别在哪里??

按照小乘别解脱戒的解释方法,所谓的佛法就是不作恶业、奉行十种善法、调伏自己的相续。而在大乘当中,前二者基本相同,“诸恶莫作”是严禁恶行戒,“众善奉行”是行持六度等摄集善法戒,但调伏自相续的“自净其意”与小乘不同,大乘所提倡的调伏自相续,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而按照小乘观点,只要能够调伏自己、发起出离心从轮回中解脱就足够了。所以,大乘菩萨戒还要增加一条“饶益有情戒”,这就是大小乘的差别。?

法本P314第四段

我们从来不造恶业,天天拿着转经轮念佛,对众生也不起贪心、嗔心,而且灌过很多殊胜的顶,这样算不算大乘修行人?为什么??

不一定。如果相续中不具备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表面上作了再多的善法,也不算是大乘修行人。在大乘学处中,断除了损害自他的一切因素后,我们还要尽心尽力地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是首位,利益众生是最关键的问题。

法本P315第二段

弘法利生、闻思修行那么辛苦,还不如喝酒、打麻将、上舞厅快乐,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有智慧的人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我们做事情时,首先要观察对今生来世、对众生有没有利,如果对众生和自己都有利的话,那就一定要去做。比如弘法、放生、闻思修行,这些事情做起来虽然比较辛苦,但对众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这就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做的。相反,有些事情虽然暂时让人享受快乐,但从究竟来讲,对众生和自己都没有利益,这样的事情不能做.就像吸鸦片、喝酒、赌博,或者到歌舞厅里混时间,表面上看来很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但这些对今生来世都是不利的,有智慧的人不应该这样做。

法本P315第五段

在家人创办公司选择行业时,是否只要能给自己带来一本万利就行了,至于对众生有害无害,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不是。在办公司时,首先应该观察做这些事情会不会造恶业?是不是对众生的生命有害?如果对众生的生命有害、对自己来世也不利,那最好不要做。毕竟世上的行业那么多,难道非要以杀害众生来养活自己吗?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人生短短几十年,造恶业来养活自己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所以,作为真正的修行人,我们应该经常观察:所作所为对自己和众生到底有利还是无利?

法本P316第二段

我们在守持菩萨戒时,什么情况下是堕罪形象、在什么情况下是无堕形象?对此,请以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具体分析。?

如果是好心好意,那么即使外表行为显得为非作歹,也只是堕罪的形象.比如保护被猎人追赶的野兽,打妄语说“这里没有野兽”。

相反,如果居心不良,那么即使行为上显得多么道貌岸然,也是无堕的形象。?比如有些居士以印制经书为由向大众化缘,实际上印经书的钱全部放进自己的腰包。

法本P317第五段、第七段

有些人经常说:“人在

文档评论(0)

sxah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