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孪生 总体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城市数字孪生 总体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数字孪生的概念旨在构建一个智能高效协作的城市环境,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提供支持它遵循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参与的原则,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数字孪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功能特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的效率

T/COSOCCXXXX—XXXX

1

城市数字孪生总体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城市数字孪生概念模型,规定了城市数字孪生的约束条件、应用领域、技术架构,对技术架构中的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技术与平台、运维管理、安全保障和建设管理六方面建设要求进行了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范围中应用和实施,相关应用可结合实际裁剪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37932信息安全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安全要求

GB/T

37971信息安全技术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

GB/T

37972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运行监管框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城市smartcity

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来源:GB/T37043—2018,2.1.1]

3.2

新型智慧城市new-typesmartcity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居民提供便捷丰富的信息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和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3

数字孪生digitaltwin

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实体,借助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空间数据以及算法模型等,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技术手段。

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数字孪生定义为:“由物理资产、虚拟镜像和用户界面组成的混合模型。”[ISO/TR24464:2020,定义3.1.4]。

3.4

城市数字孪生citydigitaltwin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城市实体空间与数字虚拟空间相互映射,实现城市全要素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城市形态。

3.5

仿真simulation

基于模型的活动,即利用模型来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某些本质过程,并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分析、改进实际中存在或设计中的系统。

[来源:GB/T41723—2022,3.7]

T/COSOCCXXXX—XXXX

2

3.6

验证validation

从预期使用用途角度,评估模型、仿真及其相关数据表征真实世界的准确程度的过程。[来源:GB/T41723—2022,3.9]

4概念模型

城市数字孪生是对现实物理城市全要素通过数据、建模、可视化、交互等,建立由实到虚的映射仿真和连接交互,并在数据驱动下,结合场景应用,对现实物理城市进行仿真推演,达到孪生数字城市与现实物理城市以虚控实,融合协同发展,实现对城市要素及活动的全周期可溯、动态实时反馈,为管理者提供精准管理和决策,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数字孪生概念模型见图1。

图1城市数字孪生概念模型

现实物理城市包括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城市物理空间包括自然环境、空间位置、人、城市部件设施等要素。社会空间包含城市中的组织、活动、关系以及逻辑,描述城市社会中人与物、人与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关系和活动的总和。数字空间是现实物理城市在数字虚拟空间的镜像复刻,对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进行部件级、单元级、事件级、区域级等不同尺度的建模、映射以及连接反馈,构成与现实物理城市对应的平行虚拟数字城市,并在数据驱动下,在数字空间开展监测、分析、预测与推演,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5约束条件

城市数字孪生建设宜考虑下列内容:

a)政府、企业、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实际需求;

b)以目标、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展开,确定建设目标,建设范围、实施路径等内容。

6应用领域

城市数字孪生可面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以及产业等方面开展应用,并符合下列要求:

a)城市规划领域应用: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用地规划仿真、选址推荐、规划编制审批管理、空间规划检测预警等数字规划应用等;

b)城市建设领域应用: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绿色设计、绿色建造、智慧工地、不动产登记等城市数字建设应用等;

T/COSOCCXXXX—XXXX

3

c)城市运行管理应用:支撑城市设施设备管理、城市运行监测、城市体检、城市基层治理、城市事件问题处置等;

d)城市安全管理应用:支撑城市建设与运行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