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详解讲解.pdf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详解1

一、直击题旨

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

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

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

“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

二、探寻思路

全文按“总——分——总”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总写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

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第二部分(3-12段)从记叙和议论两个方面写古都纷繁多彩

的清秋景象。

记叙方面:根据“清”静“”悲凉“”三个特点逐一描绘古都自然风物。

议论方面:从喻理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之秋、北国之秋。

第三部分(13、14段)总括全文,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

不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的无比眷恋之情。

三、质疑问难

问:作家所描写的故都秋天的景物有些什么独特之处?想想为什

么对这些很平常的景物情有独钟?

答:作家不写故都的皇家宫殿和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的优

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的

1

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

之秋,他笔下的秋色、秋味、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

主观色彩。郁达夫从生活中体验到许多悲苦与忧愁,但是他没有彻底

消沉,而是依然怀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以审美的心态和眼光来

观察故都秋景,看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美好的一面;他不写北

平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而是写老百姓家园和普通街道上所见之景,

写出了北平下层人民和不得意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的一个侧影,他

的审美眼光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

问:“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绪、的,可为什么用在赞美故都之

秋的文字中?

答:30年代的旧中国,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食无所

安。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

因此,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情绪。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

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同时也是那个

时代动荡风云的投射,写出的是那个时代的感伤与悲凉。“清”静”“是大

多数作家能感受到的,也是写得出来的,未必见得奇妙,“悲凉”与秋

之“清”静”“有联系而并无必然联系,这种“悲,凉”更多的是他的主观感

受,恐怕也只有这样一个具有平民倾向而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

人才体验得到,才表现得如此细腻而深刻。

问:本篇引用“都市闲人”的对话的用意何在?

答:秋雨过后,两个都市闲人穿这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从他

们“咬着烟管”的举止“缓慢悠闲”,的声调,不难品出一个“闲”字;从彼

2

此的叹答中,让我们感到他们已陶醉在彼此说话的腔调和韵味中,彼

此在这种强调所唤起的有一定社会内容的落寞和感伤中。作者用这种

京腔京调的平民人物来丰富自然风物,突出北国之秋的深味;同时也

反映了作者的平民意识以及由此决定的独特的审美眼光。

3

《故都的秋》课文全解

一、课文背景知识

1.秋天是一个意蕴比较丰厚的季节,有着“比人类更古老的风光”

(梁小斌语)。因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把秋天作为自己抒怀

的对象。在不同的作家笔下,秋呈现着不同的脸孔。比方说马致远的

散曲《天净沙·秋思》,是一种肃杀、萧瑟之秋;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是一种辽阔、豪壮之秋;又有李白“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楼”的畅快;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以及秋瑾“秋雨秋风

愁煞人”的悲愁。为什么不同作家笔下,秋有着不同的韵味?这就需

要我们作具体分析。

2.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描写秋天的著名篇章。请你认真阅读课

文,想一想本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秋天?选取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哪

些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请

文档评论(0)

135****0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