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docx

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一)课文内容的理解

1.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及其意义。

(二)生字新词的掌握

1.正确朗读并记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难点

(一)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与人类进化论之间的联系。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梦中体验过飞翔的感觉?是不是觉得非常自由和快乐?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梦中飞行的奇妙经历,以及他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思考。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境体验,为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揭示课题,激发探究欲望

这篇课文的名字叫做《童年的发现》,作者是费奥多罗夫。他九岁时的一个发现,让他对人类的成长和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究竟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这个小男孩的奇妙发现吧。通过介绍作者和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可能涉及的科学问题,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做好衔接。

(二)新课呈现

1.课文朗读与生字读音

我们来一起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比如,“胚”字读作pēi,不要读成bēi。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会注意纠正同学们的发音,确保每个字都能读得准确。

2.生字新词展示与组词

我们要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比如,“胚”字可以组成“胚珠”、“胚胎”等词。我们不仅要记住这些字词,还要学会如何使用它们。比如,“祸”字,我们可以组成“祸患”、“肇祸”,并用它们造句,例如:“他闯了祸,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是好。”

3.课文内容解析

现在,让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者费奥多罗夫在九岁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告诉我们,即使是孩子,也能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奥秘。我们要鼓励同学们像作者一样,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

4.课文主旨讨论

课文的主旨是告诉我们,童年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是非常宝贵的。通过讨论,我们要让同学们明白,每个人的童年都可能有一些独特的发现,这些发现可能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5.课文情感体验

我们要让同学们体验课文中的情感。作者在课堂上因为自己的发现而笑出声,却被老师误解。我们可以模拟这个场景,让同学们体会作者当时的尴尬和羞愧,同时也理解到,有时候,我们的发现和想法可能不被他人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探索和学习。

(三)课文学习

1.课文内容梳理

(1)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提问:“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他发现了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重点段落分析:挑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如“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和“我想得是那样痴迷”,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生字新词学习

(1)生字读音指导:教师逐个点读生字,如“胚”、“祸”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发音。

(2)生字组词实践:让学生用生字进行组词,如“胚珠”、“祸患”,并造句,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和记忆。

3.课文深层含义探讨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童年的发现与现代科学理论有何联系?”让学生尝试将课文内容与现代科学知识相联系。

(2)讨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课文中的“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等句子,让学生讨论作者的探索过程及其意义。

4.课文情境模拟

(1)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如老师、学生或作者,进行角色扮演,重现课文中的场景。

(2)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纸飞机,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飞行场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5.科学探索精神培养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发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鼓励创新思维: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动讨论

1.课文内容回顾

通过快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作者童年的发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九岁时发现了什么?他是如何发现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发现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引发思考与讨论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作者的发现

文档评论(0)

187****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