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式”言外之意的生成及理解机制探析.pdfVIP

“隐喻式”言外之意的生成及理解机制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喻式”言外之意的生成及理解机制探析

“隐喻式”言外之意是“言外之意”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接受者运用隐喻

思维,调用相似联想,将表达题旨寄于与之具有相似性联系的辞面中。对此类“言

外之意”的理解过程,是寻找辞面与辞里通道——相似性的过程;也就是接受者

对表达者表达时认知语境推测的过程。接受者对表达者表达时认知语境互享程度

越高,恰切理解率也就越高。这种认知语境的互享程度,与接受者的知识积累及

能动性发挥密切相关。

标签:言外之意隐喻生成机制理解机制语境互享

“言外之意”是表达者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其语表意义之外的内容,使人

思而得之,进而收到言近旨远、余味曲包效果的一种积极修辞现象。“言外之意”

现象在古今汉语中普遍存在,且涉及修辞学、语用学、美学等众多学科。我国学

术界对其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延续至今。但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其

生成及理解机制贯通起来研究的成果甚少。鉴于此,本文从修辞学角度,以“隐

喻式”言外之意为例,对其表达和理解机制进行探究;这也可以为研究“言外之意”

的生成及理解规律提供一定的参考。

“言外之意”的分类,较有代表性的是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依据“言外

之意”实现的不同途径,将其概括为“含蓄式”和“寄托式”两大类。本文为了更好

地探究其表达和理解规律,便从表达和理解时的不同思维方式(隐喻或转喻思维)

这个角度,对其进行类型概括。因而,“隐喻式”言外之意,是指其表达和理解都

与隐喻思维密切相关的“言外之意”类型。

隐喻,在传统修辞研究中,是比喻辞格的一种。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认

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深入,隐喻突破了辞格的身份,进入了思维方式的大家族

中,被认同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隐喻的运作机制是在相似性(可以是事

物之间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说话者刻意想象出来的)的基础上,将源域(喻体)

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域(本体)上,从而产生对目标域的新的认知和理解。“映

射”方式分为简单投射和复杂合成两种。这在隐喻研究中,分别对应Lakoff的映

射理论和Fauconnier的空间合成理论。前一种映射是直接将源域的某些特征映射

到目标域中;而后者是源域和目标域相互投射,在此基础上,产生抽象的类指空

间以及合成空间。经过合成空间的组合、扩展等作用,最后产生新的认识。

运用隐喻思维表达的“言外之意”,是表达者以相似性为联系点,将两个不同

的领域联系起来;再将源域(即喻体)的某些特点映射到目标域中,或将源域与

目标域互动产生的相似点映射到目标域中,赋予目标域(即本体)一种新的认知

意义,而此新的认知意义就是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本文对“隐喻式”言外之意生成及理解机制的探析,是在其类别概括的基础

上,对其形成规律及影响理解实现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隐喻式”言外之意的类型

依据辞面所传达事情或现象的多少,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两个小类:若通过

相似性联想,辞面只说了一件事,一种现象,而所说的这一件事或一种现象就是

要表达的“言外之意”,我们称之为“辞面引申”式;若辞面说了两件事、两种情况,

即辞面是“一种”,辞里是“另一种”;而“言外之意”就是借助辞面的相似来实现的

“另一种”,我们称之为“辞面包孕”式。

1.“辞面引申”式

此类“言外之意”辞面与辞里说的是同一件事,辞面是对辞里的形象表达,二

者之间通过相似性联想联系起来。接受者在理解时,在语境触发下,引发辞面的

相似联想来实现“言外之意”的理解。此类型常常以词或句的形式表现出来。如: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诗的后两句中,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来回答“洛阳亲友”的关切询问,语义搭

配上并不顺畅。要理解这种冲突搭配所表达的语意,就需要联系具体语境来解读。

此诗作于诗人“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①,“两窜”的第二次,

即被贬为江宁尉时期。面对亲友的关心,诗人并未直接言明自己的状况,而是借

“冰心”“玉壶”两个意象来传达。“冰”纯洁无瑕,“玉壶”指品行高洁;“早在六朝时,

鲍照就曾用中‘清如玉壶冰’(见《代白头吟》)之句,表现高洁清白之品行”②。

“冰”“玉壶”的高洁品质与诗人的品行具有相似之处,因而辞面言说“一片冰心在

玉壶”之状,在相似性联系下,以此向亲友传达:“虽然被谤议、谪贬,但自己仍

清正高洁”这

文档评论(0)

153****92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6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