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家:林徽因.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点击名家

你是人间四月天

孟晓冬

远望名家……

林徽因(1904—1955),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1920年随父赴英读中学,后考入伦敦圣玛莉学院,同年与徐志摩相识并结为挚友。1924年和梁思成同往美国留学,习建筑学。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后回国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

没有你的四月天

文/缪佳园

你用一身诗意写尽万古人间四月天,你用满腔灵气点燃了生命的奇迹,你用神来之笔诠释了女性最柔软最美丽的内涵,你就像那在黑暗的时代给予人们希望的曙光,如同你那诗意的名字:“徽”。

你早已离我们而去,但又似乎在我们身边。你的情感,你的文字,你的才华,衣裙淡漫,落了些笑在梦沿,晨风刻画,灵秀筑建,你是这样一个“徽”,宛如荷塘袅娜的白莲高贵典雅永久飘香,构筑了红尘里别致的四月天。即使没有你的四月天,我们也依稀可以听到那渔歌唱晚,在星辉斑斓里的放歌。

你仿佛是花神,是百花的归宿。你绽放了如金似玉的灿烂年华,孔雀翎羽一样锦绣而奔放的才思。没有任何一个文字能形容你,就像韶光中一缕淡雅的芬芳,暗夜里一首优雅的乐曲,是这样一个难以形容的“徽”。

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我已经被你的思绪带向远方,飘向英伦,以及美利坚任何一个出现过你身影的地方。用力吸尽那花神的香气,希望和你共同享受世界给予的一切。梁先生说你急躁,说你反应极快。你在追赶什么,难道是上天给予你特殊的脚步去感受世界?你在抓住时光匆匆的身影吗?也许在我生命的每个角落也有花儿为我静静开放,也许我没有看见,但是幸运的是我曾陪着它们开放。我的生命虽然没有花香,但我庆幸自己拥有过迷人的春秋和冬夏。

恰恰也就是这样一个你,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容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我仿佛有些茫然,哪样才是真实的你,也许正如你所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夜夜的月圆,你是初放芽的绿,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别人说你是在眷恋摩,而我说这是你生命的坐标。所有的点都围着你旋转,你是这样的徽,是杜鹃花在夜里绽放的曙光。

你,是可爱的徽,活泼的徽,对待朋友、丈夫,和在内心时刻没有离开的摩一样。一个人完成我们所有人的梦想,让我怜悯着你的无奈和痛。你的诗意、美丽和哀愁,你用爽朗和活泼武装出一个顽强的徽,又有几个人能读懂你带着刺的玫瑰香呢,或许梁先生也不能吧。

你似乎就是四月天,这个温暖、充满着春意的季节就是花神的家,是希望,是爱,是暖,是在梁间呢喃的燕。没有你的四月天,仿佛缺少了动力的源泉,而我明白在没有你的四月天,一定要充满了诗意地继续,代你实现无数个花期的愿望。

【名家品评】

林徽因的一生是充满创造的一生,无论孤立地称她为“诗人”或者“建筑学家”都不足以构成她在历史上的独特位置。只有诗人加建筑学家才是林徽因。林徽因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曾于1924年泰戈尔访华之际,被当时的上流社会惊叹为“人艳如花”。如果不是生不逢时,如果不是多病,或许今人读到的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一个近代建筑史上的泰斗。

名家笔下……

悼志摩

文\林徽因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

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

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多苦楚地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地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现在这事实一天比一天更结实,更固定,更不容否认。志摩是死了,这个简单惨酷的实际早又添上时间的色彩,一周,两周,一直的增长下去……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的尽管呻吟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

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到影响他迁学的狄更斯先生。不用说他和我父亲最谈得来,虽然他们年岁上差别不算少

文档评论(0)

152****8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