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讲义)202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第04讲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讲义)202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4讲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讲义)

目录

复习目标

掌握目标及备考方向

考情分析

中考阅读理解记叙文文考情分析

阅读应用文的考向

细节理解题

推理判断题

词义猜测题

主旨大意题

5.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真题感悟

中考阅读记叙文文经典考题精选

【复习目标】

1.熟练语篇类型和语篇结构

2.明确命题规律和提问方式

3.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考情分析】

阅读理解记叙文命题规律

人物故事类的阅读理解是中考英语的常考材料之一。这类文章一般可分为人物传记和短篇故事两类。

人物故事类的阅读理解是中考英语的常考材料之一。这类文章一般可分为人物传记和短篇故事两类。

1、人物传记主要涉及某人的生平事迹、趣闻轶事、生活背景、个性特征、成长和奋斗历程等,其特点是以时间的先后或事件的发展为主线,脉络清楚,可读性较强。

2、短篇故事与人物传记不同的是,这类文章一般描述的是某一件具体事情的发生发展或结局,有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命题往往从故事的情节、人物或事件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态度及意图、故事前因和后果的推测等方面着手,考查考生对细节的辨认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

【名师解难】

中考阅读理解体裁纷繁多样,但每套试卷通常包含一到两篇记叙文。记叙文是中考必考题型,在所有的阅读体裁中,记叙文的难度相对是比较低的。如果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多多实践,阅读能力就有可能大大提高。要熟练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与命题特点也是有必要的。

1、记叙文写作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过程及发展的文体。消息、通讯、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以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就写作顺序而言,记叙文要么是按时间顺序,要么是按事件的重要性的顺序来展开。不管是哪种叙述方法,最后经常会有一两句话抒发作者的情绪与感悟,这是记叙文的精华所在,也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可谓“一篇之妙,在于落句”。

2、记叙文命题特点

从命题形式上看,常见的有细节理解、词义猜测、主旨大意、推理判断、作者意图等题型。除了推论或词义辨识题,记叙文命题的顺序一般都会按照文章的脉络和故事发展的顺序层层推进,否则就会觉得别扭,逻辑不通。同时,记叙文需要事件的发展过程作支撑,一半以上的题目都会用来检测考生对故事的了解,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整件事情的发展脉络。而其余像主旨大意、作者意图之类的题目,则取决于文章的落句,集中考查对作者所发的感触的理解。总之,细节题是记叙文命题的主流题型。而寓意之类的题则是高一层次的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们是拉开距离的题,答对了这些题,你才有可能成功地跻身高分之列。综上所述,记叙文的应对策略即:不漏细节,奠定基础;把准寓意,方能成功。

【网络构建】

中考英语中的记叙文,往往采用明暗双线的写作手法。命题点往往会在双线的起承转合点设定。

一记叙文答题技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解答好记叙文阅读理解题,就应该有一套针对性强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下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顺藤摸瓜。

记叙文中有大量的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包括记叙文的5W(what,who,when,where,why)要素。因此我们作答细节题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复杂,一般只需要由前到后,从上到下,一题一题地做就可以了。

(2)左顾右盼。

在做题过程中,我们大都不能在文中找到与题干一字不差的词语或句子。这时我们需要认真研究问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到文中准确地找到与之相关的语句,或是疑似语句的位置,接着去左顾,或右盼,在前句或后句寻找线索。

(3)刨根问底。

如前所述,主旨大意题或推理判断、作者意图题等实际上是同一类型的问题,或者说是可用同种方法解答的题型。在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不可被题干的表象所迷惑,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在四个可选项中,一个一个地去证实,去排除。特别是解答推论或暗指类的题目,比如“Whatcanbeinferredfrom…?”或是Whatdoestheauthorimplyin…?”之类的题目,文中所陈述的往往不是答案。我们要在文前文后去查找,在字里行间里去寻觅。有时还少不了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理来体会这言外之意。

(4)拨云

文档评论(0)

明明如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