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docx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月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月夜》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文学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意境创造。

2.诗歌语言的简练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二)难点

1.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的思想感情。

2.诗歌形式上的自由与新诗美德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与情境创设

(1)课堂开场白:同学们,晚上你们有没有抬头看过夜空中的月亮?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是宁静、神秘,还是孤独?今晚,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月夜的诗歌,感受诗人眼中的月亮和夜晚。

(2)展示月夜图片:在大屏幕上展示几幅月夜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给他们带来的感受,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引入新课主题

(1)介绍作者背景:在正式学习诗歌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沈尹默。他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先驱,这首诗《月夜》发表于1918年,标志着中国新诗的诞生。沈尹默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书法家,他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

(2)诗歌与时代背景:《月夜》的创作背景是1917年,那是一个思想和文化迸发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新课呈现

1.课文朗读与感受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歌《月夜》。首先,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朗读不仅是对语言的再现,更是对情感的传达。在朗读时,请大家注意“霜风呼呼的吹着”和“月光明明的照着”这两行,感受诗人如何用简单的词汇营造出深邃的意境。朗读结束后,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你在朗读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孤独、自由,还是其他?

2.生字生词解析与运用

我们要深入理解诗歌中的生字生词。例如,“霜”字,它在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现象,更象征着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再如“明”字,它在诗中用来形容月光,但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明亮、清晰的心境。请大家思考,这些字词在诗中是如何与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相联系的。我们可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字或生词,探讨它在诗中的深层含义,并尝试用它来造句,看看能否表达出与诗人相似或不同的情感。

(1)字词意义探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字或生词,比如“霜”、“风”、“明”,讨论它在诗中的意义,并尝试从其他文学作品中找到类似用法的例子。

(2)字词造句练习

在理解了字词的深层含义后,每组同学用所选的字词造句,尽量表达出与《月夜》中相似的情感或创造一个新的语境,然后与全班分享你们的创作。

(三)课文分析

1.意象解读与象征意义探讨

(1)霜风与明月的意象分析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这两句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描述自己对“霜风”和“明月”的直观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意象在诗歌中可能代表的含义。可以提出问题:“霜风和明月在诗中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它们可能象征着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霜风”可能象征着困难和挑战,而“明月”则可能代表着希望和光明。

(2)“我”与“高树”的象征意义

接着,让学生关注“我和一株高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一句。提学生:“这里的‘我’和‘高树’分别代表了什么?为什么‘我’没有靠着高树?”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我”象征着诗人的独立精神,而“高树”则可能象征着传统观念或旧社会。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传统与现代、依赖与独立之间的抉择和挣扎。

2.诗歌语言特色与艺术手法分析

(1)语言的简练与白描手法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语言特点。提问:“诗歌的语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与我们平时说话或写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语言的简练性,如“呼呼”、“明明”等叠词的使用,以及白描手的运用,即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清晰的画面。

(2)诗歌形式的自由与新诗美德

让学生思考《月夜》作为一首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在形式上有何不同。可以提出问题:“这首诗与你们学过的古诗相比,有哪些明显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新诗在形式上的自由,如不拘泥于韵律和格律,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同时,强调《月夜》在表现手法上追求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象征意境,让学生体会到新诗的美德和艺术魅力。

(四)语言特点分析

1.探究叠词的运用与效果

在《月夜》这首诗中,沈尹默巧妙地使用了叠词,如“呼呼”和“明明”,这些叠词

文档评论(0)

187****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