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
学习活动一:吟诵诗歌,体悟劳动情景
任务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任务二:赏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任务三:反复诵读,概括朗诵技巧。
1.朗读《芣苢》和《插秧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共同主题:田间劳作
《芣苢》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再现了农家妇女采摘芣苢时的欢快场面。
《插秧歌》形声兼备地描写了一户农家农忙时节辛勤插秧时的情形。
2.两首诗歌是在怎样的场景下吟唱的?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芣苢》是农家妇女采芣苢时的吟唱,①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通过换用不同的动词,来展现她们的采摘过程;
②同时运用重章叠句,即简单诗句重复,着重于细节刻画,反复叙写劳动的过程,在不断地吟诵中表现劳动的美感。
《插秧歌》是一家人在田间插秧时唱出的歌,以白描手法为主。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全家总动员的劳动场景,极富表现力;诗歌的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聚焦农夫忘我的劳作,绘形绘声。
由面到点,既有全貌的概览,又有细节的雕琢,再现情境,如亲历者娓娓道来。
3.根据劳动者的身份和呈现的场景,如何朗读才能更好地体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尝试概括朗读技巧。
《芣苢》是一首四言诗。四言诗的节奏一般以两个字为一个节拍,整齐匀称、朗朗上口;
《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轻重。
?
学习活动二:品析词句,体悟劳动过程
任务一:着重分析动词,揣摩意味,比较异同。
任务二:分析比较两首诗情感基调的异同。
任务三:探究第二首诗改为《插秧歌》的原因。
1.分别找出两首诗歌中的动词,揣摩它们不同的意味。
《芣苢》:采、有、掇、捋、袺、襭
六个动词写出劳动时的动作姿势,体现了劳动者收获不断增加的喜悦之情。
《插秧歌》:分别运用“抛”“拔”“插”等动词来展现一家人插秧劳作、繁忙而辛劳的场景,用“唤”“低头折腰”等人物劳动中的动作表现他们插秧时的心无旁骛。
观看视频了解插秧过程,深入情境,体会劳动之美。
(各位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视频《夏种插秧》或《水稻的一生》)
2.同样描绘劳动场景,《插秧歌》的动作描写与《芣苢》有何不同?
①《插秧歌》是按照“抛秧”——“插秧”——“拔秧”——“插秧”的顺序描绘一家四口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劳动场景;②通过呼唤与应答的侧面描写,表现出一家人忙碌、充实、和谐的生活状态。
《芣苢》则专注于采摘的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有诗情画意。
3.吴师道评价《芣苢》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请简要分析《芣苢》的劳动之乐。
①发现茂盛的芣苢的喜悦:“采采”解释为茂盛的样子,说明芣苢很多,采摘的人看见自然心生欢喜;
②多人聚集劳动时的愉快唱和:采摘芣苢,多人聚集,边劳动边唱歌,劳动的艰辛也化为了劳作的快乐。
③重章叠句构成的轻快愉悦的抒情效果: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见的手法,如果删去重章叠句的内容,将变为“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带给人一种劳作的紧张感。
而在重章叠句的结构中,劳动妇女虽然在劳作,但是却有另一种别样的闲适心情和轻松欢乐的氛围。
④满载而归的喜悦:从采摘芣苢的动作可以看出,人们从一开始呼朋引伴的“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接着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的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
六个动词既写出了欢快的场景、浓烈的氛围,又表现了劳动者愉快的心情。既饱含对大自然的谢意,又有享受馈赠的欢愉。
4.《芣苢》中描写农妇们采到芣苢的整个过程都是快乐的,那么在《插秧歌》中,一家人是否也都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呢?
不全是。
①诗人似以一种看似轻松的笔调,实则饱含苦涩意味:一家人一起劳动本应是其乐融融,然而“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诗人巧妙地叠用两个比喻,把农人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
②老妪或老翁招呼正在劳作的老小休息一会儿,说趁这个时间赶快吃饭,可得到的回应是“低头折腰只不答”,这里的“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歇”或者“不歇”,实际上他们一边干活,一边也回答了他们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
③从尾联可知,他们还叮嘱老妪先回家提防着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2023—2024学年度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用短句变长句专练.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深度解析+素材积累+原创范文:认可度.docx
- 2024年高中语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重点词语解释+情境默写).docx
- 2024年上海市各区、校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作文题目汇编.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答案版).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选必下诗词课内外关联阅读精编.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多元时代及大连双基作文.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天才少女姜萍相关内容思辨.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究竟有哪些伟大的思想?.docx
- 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