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陈情表》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情表;1.通过诵读、背诵,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文言知识。

2.体会所陈之情,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陈情艺术。

3.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解题;文体介绍;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逼迫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史称晋武帝。

他阴险狡诈;生性多疑,又野蛮残暴。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巩固复习;;武帝阅其表后,赞曰:“士之有名,不虚然也。”停诏,允其侍祖母,后出仕。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晋书·李密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巩固检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巩固检测;巩固检测;进

退;;;;世袭制:亦称世袭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荐举制:指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度。荐举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西汉的察举、征辟制的出现,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败。;察举制:它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它也是荐举制的精髓所在。察举分诏举与岁举。诏举是皇帝下诏选取特殊人才,岁举是地方长官定期定员向朝廷推荐人才。

征辟制:它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皇帝特征、聘召人才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属官为“辟”。东汉后期选拔官吏中钻营请托、结党营私和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察举、征辟制渐趋败坏。

九品中正制:曹魏时期曹丕接受尚书令陈群的建议,施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在州、郡设大小中正官,负责按家世门第和道德才能品评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级授官。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它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分类上是一种创新,选才标准趋于周密。随着魏、晋时期门阀统治的加强,士族门阀把持中正,造成“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沦为门阀统治的工具。;科举制: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和殿试(进士)。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巩固检测;巩固检测;三个角度,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巩固检测;巩固检测;明确目的;;;全文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特殊关系,作为陈情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身世悲惨,以情动人

拜谢皇恩,自表忠心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来日方长,不断后路;叙孝情;;;古代散文讲求“文以载道”,如《文心雕龙·原道》中说:“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都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透过文字我们能发现,本文所承载的核心文化观念是“孝”。

;“孝”这一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是否还具有其社会价值?有哪些价值?

请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探究。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