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与妻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情。

2.学习林觉民“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3.分析林觉民身上所体现出的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和舍生取义的大丈夫人格。

教学重点??揣摩信中表现出的“情”“理”“义”。

教学难点??体悟林觉民在信中所展示出的崇高境界。??

教学设想??

1.《与妻书》的教学,一般老师都在揣摩分析信中的“小爱(情)”与“大爱(理)”上做文章。这次教学,试图除了探究这两个方面,增加分析书信背后所体现出的林觉民的人格境界的环节,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雄其人。

2.教学力图贯穿三条线索:一是三个学习活动(感知那份情,认识那份理,辨析那份义);二是教师上课前一天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所了解的部分历史资料;三是课堂学生情感的变化(悲—愤—壮)。

3.课堂布置预习,要求疏通文意,并选择重点段落进行深情朗诵。朗诵要求:2人一组,1人朗诵原文,1人模拟陈意映的口吻进行回应(回应的内容可以模拟原文,也可以用当代白话,可以是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演绎,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倡导自创)。

导入

中国近代史时间不长,如果要以天来计算的话,有一个日子是一定不能跳过的,而且这个日子与咱们广州有关,那就是公元1911年4月27日。这一天,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了黄花岗起义,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孙中山先生评价这次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起义前,林觉民给自己的妻子陈意映写了一封信《与妻书》。这封信被两岸不约而同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是国人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这封特殊的家书,一百多年来让人们倾情诵读,缱绻不已。为了更真切的感受当时的情景,了解一些事实真相,老师昨天特意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这节课,我们根据史料上的一些记载和老师昨天了解到的一些事实,大家来一起探讨这封信里表现出的的“情”“理”“义”(板书),我们的重点是力争还原林觉民当时的心情。我们只选择性的探究部分语段,其他没有探究的语段,放在课后由同学们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感知那份情

1.营造气氛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自由,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亲人和朋友。失去亲人是一种怎样的悲伤,同学们还都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那我们先看一段小视频用心感受一下。(播放小视频)逝者已逝,无力回天;明明活着却要面对死别,那更是一种令人说不出的扎心的疼痛。林觉民的《与妻书》就属于后者。《与妻书》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我们来看助读材料。

2.助读材料

材料一:陈意映,字芳佩,从小耽诗书好吟咏,还曾写过一卷关于《红楼梦》中人物的诗歌。嫁给革命党人林觉民为妻后,受其影响,带头放缠小脚,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为该校首届毕业生。二人虽然是包办婚姻,却有着相见恨晚的情怀,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

材料二:起义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同住在香港滨江楼。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而且明知此举是前去赴死,他便在贴身使用的一方手帕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了一封信,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封信。这封信的原件现保存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林觉民故居。

语段二: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无法忘君,盼复见汝之双眸,想复听汝之叮咛,望与汝复回吾之双栖之所,复视吾之小屋,入门穿廊,观一切美好之物,畅谈吾之未来。夫君,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温馨往事,通过委婉的解释,表达对妻子的满腔爱意和不忍心抛弃妻子使她独自承受悲痛。(板书:至爱妻子的深情)

语段三: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自汝离走,妻日思夜想,虽双栖之屋在,夜中却无人,难掩悲戚之情。卿卿,奈何桥磊,彼岸花美,饮一碗孟婆汤水,问一句生死为谁?静夜望星河,可有君魂倾叙,追忆,追忆,万般柔情谁寄?)——生死相随的深情之情。(板书:生死相随的不舍)

4.阶段小结

信中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林觉民先生的悲痛:他承受的那些家国两难全的撕裂、无法兑现妻子承诺的愧疚和不忍、对妻子的万般不舍、自己死后对妻子的深深忧虑……(板书:悲)特别注意信中出现的表情感的词句:三次“嗟夫”:第三段、第四段、第六段结尾。四次“爱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