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年3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
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
人’,到底不恰,且又累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
了,,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
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
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材料二:
秋爽斋植物景观以芭蕉梧桐为主。芭蕉扶疏似树,高舒垂荫,形态疏朗潇洒,秋爽斋室
内陈设以“大”为特色,内外风格一致,共同映衬了“探春素喜阔朗”的性格。芭蕉姿态优
雅,叶下少女亭亭玉立,正是古代人物画的常见主题:蕉叶仕女图。仕女的容姿要符合当时
人们普遍认同的审美标准,内在的气质神韵、思想格调也要达到当时社会所推崇的境界。反
观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结海棠社不让须眉,理家果断兴利
除弊,与芭蕉寓意的仕女品格不谋而合。
黛玉对“蕉下客”的调侃,引出“蕉叶覆鹿”的典故。郑人砍柴得一鹿,后来忘记藏鹿
之所,以为是梦一场,路上嘀咕这个梦时,被路人听见,路人依梦取了鹿。樵夫又梦见藏鹿
之所与取鹿之人,前去索鹿。法官说:“你当初真得了鹿却以为是梦,现在梦见了鹿却以为
是真。”在大观园这个舞台上,探春或许正如一个逐鹿之人。她有着复杂的性格,自我设定
是既作栖处诗社文坛的雅士,又想成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的雄才。她有主见有抱负,在是
非、利弊、兴衰、成败上有着精准的洞察与明断,为挽救家族颓势做出了最多努力;可又因
为庶出身份而过度敏感,强烈的自尊掩饰的是深刻的自卑,因而在诸如嫡庶、尊卑、主奴、
宠辱等方面都要辩个分明,争个高低。可惜“生于末世运偏消”,家族到头来“忽喇喇似大
厦倾”,自己落得个远嫁的结局,如同梦幻,了无痕迹。
被旧红学索隐派说成是贾宝玉的原型、与曹雪芹祖父曹寅有通家之谊的满族词人纳兰性
德曾写过一阙《疏影·芭蕉》词,其结句为:“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细细品味,
分明就是“蕉下客”探春的形象。
(摘编自刘楷、张一民等相关文章)
材料三: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
诸隍中,覆之以蕉。”唐人殷敬顺《列子释文》称“蕉与樵同”。宋代韵书《集韵》:“蕉,草
芥也。”清人王念孙考证:“‘蕉’与‘樵’同。薪谓之‘樵’,因而取薪亦谓之‘樵’。”可见
自唐宋以降,在音韵学者的考证中,“蕉”之本音当从古音为“樵”,其本意为“柴薪”或“草
芥”,而非“芭蕉”。这是否意味着《红楼梦》对于“蕉鹿”典故的使用存在纰缪呢?尽管历
代音韵学家对“蕉鹿”典故原始含义均有考辨,但在实际流传过程中,“蕉”逐渐脱离了“樵”
之原始音义,而逐渐偏向于“芭蕉”。在清代考据学盛行的背景下,多有学者对“蕉鹿”典
故的长期误用提出质疑和批评。在某种意义上,清代考据学家对于“蕉”“樵”的辨析,折
射出“蕉鹿”典故“相沿既久,莫知其误”的现象。
通过“蕉下客”雅号,《红楼梦》构建了芭蕉意象与贾探春形象的密切关联。《红楼梦》
叙事多以植物比喻人物形象、预叙人物命运。但不同于玫瑰花、风筝等关键意象,芭蕉与贾
探春形象之间不具备排他性的联系。有鉴于此,“蕉下客”与贾探春形象的关联,便不仅仅
在于“蕉下客”表层意义上的芭蕉意象,而在于“蕉鹿”典故作为一个整体,对贾探春性格、
命运的体现和预示。
在既有研究中,历来有观点从讽刺世人逐利的角度,或论证“蕉叶覆鹿”喻示“探春不
能真妄两忘,得失两忘,痴迷于主奴、嫡庶、义利、兴衰、治乱上的争竞”,或强调“《蕉鹿
梦》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