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课件.pptx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相关知识龙岗中心医院体检科曾兰芳2021年9月8日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类疾病,它的特征是患者的血糖长期高于标准值。高血糖会造成俗称“三多一少〞的病症:吃多、喝多、尿多及体重下降。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引发许多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酸血症与高渗透压高血糖非酮酸性昏迷;严重的长期并发症那么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足、以及视网膜病变等。

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病症,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病症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假设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病因一: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病因二: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响,破坏胰岛素β细胞。

糖尿病种类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可能是基因或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胰岛β细胞引起的,因此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世界上对此病没有治愈方法。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于2021年发布的数据,全世界目前约有3000万1型糖尿病患者。目前人类还无法治愈1型糖尿病,但还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绝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过上正常的生活,保证他们和其他人有同等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糖尿病的综合防治必须以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变、心态调整为前提;以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为原那么;同时,必须调动患者本人和家属的,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特征为高血糖,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相对缺乏引起。1型糖尿病与其为之不同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因为胰脏里的胰岛细胞已经损坏,所以完全丧失了生产胰岛素的功能。2型糖尿病的典型病征为多尿症、多饮症〔Polydipsia〕以及多食症〔Polyphagia〕。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中的90%左右,其余10%主要为1型糖尿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因此后者可能被误诊。因遗传因素而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一般认为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肥胖症。

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类型糖尿病

一些糖尿病导因有别于第一型,第二型和妊娠糖尿病,这包括:β细胞基因缺陷〔β细胞分泌胰岛素〕遗传性胰岛素抗拒胰脏疾病荷尔蒙失调

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全身微循环的障碍,可以发生在心脏血管、脑血管、眼的视网膜、四肢周边血管及肾脏,也可引起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俗称“糖尿肾〞,可分成五个阶段,最终可能引致肾衰竭。糖尿病患者患上肾病的时机比非糖尿病人士高出许多,当中约一半二型糖尿病患者受到影响。在晚期时,肾病更可能会导致肾衰竭,患者必须接受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肾功能下降除了和患者的寿命较平均寿命为短有关外,亦会增加其他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例如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俗称“糖尿脚〞,初期只是脚部伤口难于愈合,假设处理不当可引致截肢。

心血管疾病,俗称“糖尿心〞,过高的血糖水平会持续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多项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一般人高出二至四倍,更有约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医学界近年提倡在“控糖〞之余,同时必须重视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尿眼〞,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的病人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那么可能更早出现眼底病变,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底。经过光凝治疗的糖尿病患的视网膜糖尿病#/media/File:Fundus_photo_showing_scatter_laser_surgery_for_diabetic_retinopathy_EDA09.JPG

治疗和控制总的治疗原那么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减轻体重,不吸烟及防止二手烟对预防及控制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并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以到达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口服降糖药物

文档评论(0)

mend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