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2024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乎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

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逐渐获有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如人物、牛马

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

抒写赞颂。

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体人事转到自然山水,当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历史行径、

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与中唐到北宋进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会变异相适应,地主

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异。经过中晚唐的沉溺声色繁华之后,士大夫们一方

面仍然延续着这种沉溺,同时又日益陶醉在另一个美的世界之中,这就是自然风景山水花

鸟的世界。自然对象特别是山水风景,作为这批人数众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

游玩、观赏的环境,处在与他们现实生活亲切依存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既

不再是在门阀士族压迫下要求奋发进取的初盛唐时代,也不同于六朝贵族的掠夺开发时期。

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

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

门阀士族以其世袭的阶层地位为荣,世俗地主则以官爵为荣。这两个阶级对自然、农村、

下层人民的态度并不完全一样。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

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

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荣华富贵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从而对这个阶

层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除去技术因素不计外,这也正是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

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

反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中国山水画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这

个阶层不像门阀贵族与下层人民那样等级森严、隔绝严厉,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

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即使

点缀着负薪的樵夫、泛舟的渔父,这也依然只是一幅掩盖了人间各种痛苦和不幸,懒洋洋、

慢悠悠的自然经济下农村的理想图画。

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哲学思潮,则可说是形成这种审美趣味的主观因素。禅宗从中

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态度有相近之处,它们都采取

了一种准泛神论的亲近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

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奢华,顺

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丘园泉石长久于院落笙歌……它们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思

西安中学高三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想条件。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唐前后,社会生活发生了重要变化,宗教意识也逐渐衰淡,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被抒写赞颂,于是中国山水画诞生了。

B.中国山水画折射出当时人们的一种情绪和观念:既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

定,并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

C.中国山水画是自然经济农村的理想图画,掩盖了人间各种痛苦和不幸,从画中可以看到

当时社会的等级和隔绝。

D.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趣味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也与当时流行的哲

学思潮相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阀士族和世俗地主都把自然山水作为普遍的心理需要和情感回忆,但他们对自然、农

村、下层人民的态度却完全不一样。

B.中晚唐耽于声色繁华,后代的士大夫们既延续这种沉溺,又拓展了自己的审美空间,

这可以证明审美趣味随时代而变化,。

C.和欧洲风景画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的情况进行类比,这有助于解释中国山水画为何成熟于

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

D.第一段总领全文,简述山水画得以独立与社会生活、宗教意识的变化密切相关。

3.下列题画诗,与材料一画线句中的“基本音调”最契合的一项是()(3分)

A.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

文档评论(0)

七彩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致力打造优质资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