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专项方案改.doc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TOC\o1-3\h\z\u目录 I

一、工程概况 1

1.1工程基本状况 1

1.1.1工程地质 1

1.1.2水文地质 2

1.1.3气候 2

1.1.4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3

1.3工程特点与难点 3

1.4施工规定和技术保证条件 4

二、编制根据 6

2.1编制根据 6

3.2编制原则 7

3.3编制范畴 7

三施工进度筹划 8

3.1施工工期 8

3.2施工资源及机械配备筹划 8

四、施工工艺技术 10

4.1施工技术规定 10

4.2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 12

4.3施工办法 13

4.3.1施工准备 13

4.3.2测量放样 13

4.3.3桩孔开挖 13

4.3.4钢筋砼护壁 16

4.3.5场平土石方超挖某些抗滑桩开挖解决 17

4.3.6桩体钢筋笼制作安装 19

4.3.7桩芯砼灌注 20

4.3.8锁口施工 22

4.3.9抗滑桩施工用水、用电 22

4.3.10桩身施工常用问题解决 23

4.4检查验收 28

4.4.1检查、实验 28

4.4.2质量检查原则 28

4.4.3桩底质量检查 29

五、质量保证办法 30

5.1质量目的 30

5.2工程质量保证办法 30

5.2.1技术办法 30

5.2.2管理办法 31

5.3施工过程控制 31

六、施工安全保证办法 32

6.1施工组织保障办法 32

6.2安全技术保证办法 33

6.3安全应急救援办法 35

6.3.1总体布置 35

6.3.2职责分工 36

6.3.4应急准备 37

6.3.5寻常工作 37

6.3.6应急预案实行 38

6.4监控办法 40

6.4.1边坡(桩顶)位移(沉降)监测 40

6.4.2桩孔塌方、涌沙等突发事故监测 41

6.4.3桩孔有害气体监测 42

七、文明施工办法 42

7.1文明施工办法 42

八、劳动力筹划 43

8.1重要管理人员配备表 43

8.2重要劳动力资源配备 44

第九章施工图(附表) 45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基本状况

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及地质条件、以及隧道进出口各有一侧处在偏压地段及洞顶覆盖层较薄,故设抗滑桩进行防护。本隧道共2种桩型,长度都为15m,其中隧道进口端抗滑桩截面:mm×3000mm;隧道出口端抗滑桩截面:1500mm×mm;钢筋级别:HRB400级,竖向受力主筋连接采用套筒连接,接头级别为一级;桩身砼设计强度为C30。锁口分别为4300mm×3300mm、3300mm×2800mm,砼强度为C30,护壁为砼为250mm厚C25。

区段

桩数

长度

桩型

设计桩长

砼强度

间距

进口端

2

30m

mm×3000mm

15m

锁口、桩身:C30;护壁C25

3m

出口端

2

30m

1500mm×mm

15m

锁口、桩身:C30;护壁C25

2m

1.1.1工程地质

隧道范畴所经区域地质,体现为构造低山腐蚀、侵蚀山涧河谷地貌。植被茂密。洞身以IV级围岩为主。

遂址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白云质灰岩,综合产状为232°5°;节理裂隙发育,重要为构造节理,构造面J1:产状186°88°,闭合,半贯通,泥质或铁质胶结,间隔0.2~0.4m,约0.25m/条,平直较粗糙,结合普通;构造面J2:产状132°82°,闭合,半贯通,泥质或铁质胶结,间隔0.1~0.3m,约0.15m/条,平直较光滑,结合普通。

遂址区出露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Q)、三叠系关岭组(T1g)地层,详细如下:

第四系(Q)耕植土:黑褐色,含大量植物根系及有机质,构造松散,厚度为0~0.5m。

三叠系关岭组(T1g):重要为灰白色,薄至中厚层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白云质灰岩,某些段可见夹泥岩。

1.1.2水文地质

场区无地表水径流,在强降雨后会自山顶而下片流;

场区地下水分为岩溶水及岩石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简朴。

1.1.3气候

隧道地段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受北部寒潮影响较弱,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具备温和湿润气候特性。雨量充沛。近年平均降水量1163.6mm,且多集中在每年5~8月,其降水量为700.3mm,占全年降水量60.1%;日最大降水量可达243.8mm,年最大降水日数278天;气候温和,近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年平均风速2.2m/s

文档评论(0)

180****10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