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临床应用及应用要点.doc

临床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临床应用及应用要点.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临床应用及应用要点

组胺(histamine)由组氨酸经特异性的组氨酸脱羧酶脱羧产生,是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一类自体活性物质。

外周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内,而中枢神经系统组胺则由特定的神经细胞合成。天然组胺以无活性形式(结合型)存在,在组织损伤、炎症、神经刺激、某些药物或一些抗原-抗体反应条件下,以活性形式(游离型)释放。

组胺本身无治疗用途,但其拮抗药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已发现的组胺受体有H1、H2、H3和H4四种亚型。抗组胺药指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而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即组胺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并非与组胺受体简单结合,而是将被组胺激活的受体下调至未激活的状态,故又称为组胺受体反向激动剂。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适合治疗组胺参与的炎症和瘙痒。最佳适应证是I型变态反应引发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特应性皮炎(AD)、速发型接触性反应、严重全身过敏反应(anaphylaxis,既往称为过敏性休克)及药物变态反应等。

II型变态反应由于有C3a、C5a等过敏毒素参与,可以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因此也有一定疗效。对IV型变态反应的疗效尚有争议。

对于假性变态反应(如由组胺释放剂引起的荨麻疹)、可诱导性荨麻疹、肥大细胞增多症以及虫咬反应也有明显疗效。常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止痒,但对于组胺不是主要介质的瘙痒疗效不佳。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无效。严重全身过敏反应及重症药疹单纯使用抗组胺药效果不佳。

2.用药原则

对于已经发生的临床症状不起作用,因此要在症状出现前给药并规律用药。由于多数皮肤病需要长期用药,应首选中枢抑制作用小的第二代H1抗组胺药。

此外,在症状完全控制的前提下,小剂量用药,采用间歇给药维持,如逐日减药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直至停用。

(1)荨麻疹

①自发性荨麻疹可以单纯使用抗组胺药治疗。

②单一常规剂量第二代H1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适合成人及儿童。

③第一代H1抗组胺药由于有中枢抑制作用,不推荐长期使用。但急性荨麻疹及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可以短期使用,比如症状重者可以早晨使用1种二代,晚上联合1种一代,使用1~2周或更长。

④对于一种第二代H1抗组胺药常规治疗1~2周效果不佳的难治性病例,换用其他结构二代药物可能有效。此种情况,欧洲指南推荐首选增加原药剂量(最高可以加至4倍),加到4倍剂量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药物包括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比拉斯汀、依巴斯汀及卢帕他定,其他药物尚缺乏研究,应慎重加量。

不推荐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但也有不同意见者。考虑我国国情,换其他结构药物或直接联合使用2~4种抗组胺药可能更合适。尽管目前对于更换种类或联合应用抗组胺药是否可使患者临床获益尚存争议,我们仍建议在标准剂量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无效时,考虑更换抗组胺药种类,或联合使用其他二代或一代抗组胺药物,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酌情调整。

⑤酮替芬有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及强镇静作用,可以在瘙痒剧烈者联合使用。

⑥合并焦虑的患者,可以睡前加用多塞平25mg。对于上述治疗依然无效的患者,应该依据指南采用三线治疗。

⑦多数急性荨麻疹患者需要合用其他药物(如抗感染药物),抗组胺药常规剂量使用至少1~2周,直至完全缓解。慢性荨麻疹的疗程为3~6个月,有时需要多个疗程才能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即可以考虑减量,由每日1次改为隔日1次,逐渐增加间隔时间,直至停药。

可诱导性荨麻疹治疗原则同自发性荨麻疹。阿伐斯汀说明书指出其适合治疗可诱导性荨麻疹,且由于每日3次给药,逐渐减量为每日2次、1次时,患者易于接受。经验认为,寒冷性荨麻疹首选赛庚啶、皮肤划痕症首选羟嗪类如西替利嗪。

(2)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抗组胺药治疗皮炎湿疹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对皮炎湿疹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抗组胺药可以有效控制AD的瘙痒。二代药物如氯雷他定的疗效优于一代药如氯苯那敏。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AR等的患者,首选第二代H1抗组胺药,症状重者同时在睡前短期(1~2周)加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

①用药指征

适合用于经保湿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各类皮炎湿疹,特别是用于瘙痒、红斑及充血明显或合并AR、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conjunctivitis,AC)、荨麻疹的患者。

不建议单纯使用抗组胺药,应该适当配合外用药或其他系统药物如免疫抑制剂、选择性Th2细胞因子抑制剂、生物制剂及小分子抗炎药物等。不建议外用抗组胺药,存在发生接触过敏的风险。多数抗组胺药说明书中没有湿疹或皮炎的适应证,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做必要说明。

②用法用量

建议

文档评论(0)

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