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浏览内容、梳理游踪,能欣赏文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通过了解背景、比较类文,能体会“别具一格”的游记特色;

3.通过朗读与想象,改写诗歌,能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诗意语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理解“一滴水”构思的巧妙,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u导入

直入课文:今天我们来阅读本单元最后一篇游记,一起读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我们已经跟随课文,游览了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美丽又神奇的勃朗峰,今天我们一起游历丽江这座西南古城。

u浏览文章,梳理游踪

1.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章,边读边圈画,作为“一滴水”,我都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请根据示例,完成“一滴水”的时空旅行图。

示例:“一滴水”时空旅行图

?

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梳理游踪。在自己梳理好以后,参照评价量表,继续完善图表。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班内分享。

游踪预设:玉龙雪山——马帮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大水车—中河—银器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院子)——城外的果园田地——丽江坝——金沙江

注意时间跨度:由古至今,白天、黄昏、黑夜至第二天黎明。

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具体指标

(一)空间

1.游踪全,无遗漏。

2.关注高度(海拔)差异。

(二)时间

3.包含古今、昼夜两个时间跨度。

明确:

?

2.梳理好“一滴水”时空旅行图,请你以“一滴水”的口吻,概述自己的经历,解读时空图。

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完成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u纵深研读,发现独特

1.丽江古城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这里住着哪个少数民族?纳西民族。作者为什么用“一滴水”经过丽江?而不是“一个纳西族少年”经过丽江。我们用表格的方式梳理探究。

思考角度

一滴水

一个纳西族少年

(一)叙事线索

优势?

劣势?

优势?

劣势?

(二)所见所闻

(三)作者角度

(四)读者角度

(五)丽江特征

(六)自身特征

问:你们觉得哪个角度最难?教师示范。

细读课文,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再读文章,结合文本、表格和刚刚所绘“一滴水”时空旅行图,思考本文视角的独特性。

明确:

(1)“一滴水”通古贯今,顺高而下,把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融为一体;

(2)超越时空限制,视角自由灵活,更全面立体地表现丽江的美,包括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乃至国际化程度;

(3)叙述自由,笔法多变,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

(4)将水拟人化,融情于景,“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臆;

(5)雪、冰、雾气、瀑布,多种水的样态完美契合了丽江的自然属性。丽江古城依水而建,丽江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因此,水最能突显丽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u了解背景,比较类文

1.同学们从多方面分析了文章为什么用“一滴水”的视角游览丽江古城,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很特别,那就是:

出示“写作背景”:2012年6月,阿来到丽江做社会调查,当地政府邀请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章。面对着众多写丽江的佳作,面对着丽江的千头万绪,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最终,阿来写出了这篇文章。

特别的写作对象和特别的写作目的,成全了这篇“别具一格”游记作品。请你结合写作背景,再与本单元其他三篇游记比较,先独自思考,再与身边同学研讨:这篇游记到底哪里“别具一格”?你读出了怎样的“别具一格”?(建议从游记的要素——所至所见所感和游记特点、内容、语言等方面来思考)

示例: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学生再读课文,先独自思考,再与同学研讨,这篇游记的“别具一格”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扣住文本细谈。或追问:既然是写给小学生的作品,你作为已经初二了的初中生,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明确:

(1)游踪复杂,内容丰富;

(2)联想想象,儿童感觉;

(3)近似童话,有趣好玩;

(4)知识性强,点到为止;

(5)语言精致,诗意浓郁。

u朗读想象,改写诗歌(选教)

同学们发现了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像诗歌。的确,阿来本身就是一位诗人,他的文风干净隽永,富有诗意。那么我们就尝试将美文改编成诗,边朗读边想象丽江古城之美。

示例: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

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

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

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

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

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他们都在说: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

大盆地,丽江坝,丽江坝……

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