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2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质量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docVIP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2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质量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其次单元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山东潍坊期末)汉初,地方官吏的任用实行就近原则。汉武帝中期以后,对郡县地方官的任用则实行了“本地回避”的制度。这一变更(D)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表明选官标准的变更

C.打破了血缘政治

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

解析:依据材料“县地方官的任用则实行了‘本地回避’的制度”且结合所学可知,这种不用本地人担当本地官的制度可以削减人情对政务的干扰,从而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发生,D项正确;“本地回避”的制度对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没有干脆影响,解除A项;“本地回避”的制度只是汉代地方官的任用标准,而非选官标准,解除B项;秦朝起先就打破了血缘政治,解除C项。故选D项。

2.(2024·河南周口校考)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A)

时期

概况

西周

以“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

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敬重多让”

唐朝

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查标准,凸显以德为先

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

D.重视官员道德品德,知刑懂法

解析:依据材料“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可知,西周时期,以“六德”“六行”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其中“六德”指的是“知、仁、圣、义、忠、和”,“六行”指的是“孝、友、睦、姻、任、恤”;秦朝以“五善”考核官吏,“五善”表现为“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敬重多让”;唐朝以“《六察法》”管理官吏,其中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由此可知,这三个时期细化考查标准,凸显以德为先,A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选拔官员,还反映了对官员的考核管理,解除B项;西周时期尚未出现儒家学派,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解除C项;材料未体现知刑懂法,解除D项。故选A项。

3.(2024·广东肇庆期末)钱穆的《国史新论》认为某一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一)是用客观标准,选择人才,使之参预政治……(二)是消融社会阶级……(三)是促进政治统一……”关于此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B.体现了人身限制的松弛

C.维护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D.保障了社会公允与公正

解析:依据材料“(一)是用客观标准,选择人才,使之参预政治……(二)是消融社会阶级……(三)是促进政治统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成果选拔人才,客观、公正,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和社会阶层的流淌,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维护社会稳定,A项正确;科举制与人身限制无关,解除B项;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达不到维持封建统治长治久安的作用,解除C项;科举制的实施,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公允与公正,但D项说法过于确定,解除D项。故选A项。

4.(2024·陕西安康期中)北宋立国之初规定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到了淳化年间,宋太宗下诏允许工商子弟中的有才之人参与科考。这一变动(D)

A.提升了商人的经济地位

B.确立了科举选官的标准

C.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允许工商子弟参与科举考试,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淌,变相地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商人的经济地位,解除A项;科举选官仍以才学为标准,并非此时才予以确立,解除B项;科举考试允许工商子弟参与,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淌,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解除。故选D项。

5.(2024·陕西西安期中)据史载,元仁宗嘱咐大臣议定科举之法,并明确规定:“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这表明(D)

A.元朝沿用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

B.德行不再是人才选拔的标准

C.士族阶层的政治地位起先下降

D.统治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解析:材料“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体现了统治者重视儒家文化及实学,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元朝沿用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解除A项;“德行不再是人才选拔的标准”与材料“举人宜以德行为首”信息不符,解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士族阶层的政治地位起先下降,解除C项。故选D项。

6.(2024·云南保山一中)都察院是明代中心监察核心机构,地方十三道监察御史“出则巡察方岳,入则弹压百僚,虽与都御史相涉,而非其属官。直名某道,不系之都察院,事得专达,都御史不得预知也”。这说明,明代的监察体系(B)

A.有意降低了都察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6****7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