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 课件 第1、2章 美与美育、 自然美.pptx

《大学美育》 课件 第1、2章 美与美育、 自然美.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美育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第一章美与美育1.了解古今中外名家对美的探索2.认识美学的研究对象与美学任务3.认识我国从古至今的美育发展4.了解大学美育的重要性及大学生发展审美能力的方式1.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小组讨论学习心得2.基于理论学习发散思维,深入而广泛地理解美的本质建立对美的认知体系,提升对美的认识,提升主动追求美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录Contents一、认识美二、认识美学三、认识美育四、大学美育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感受美的时候,杏仁核、眶额皮层和伏隔核等与情感相关的脑区的血流量增加,神经活动加强。可见,感受美、体验美是人的天性与本能。由此,人建立起了对美的朴素观念——美能让人产生身心愉悦的感觉。美能让人产生身心愉悦的感觉身心愉悦天性本能人对美的朴素观念我们的本能审美具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而基于人类的高度社会化,这种本能审美得到了更多的扩展。在基本的食物和保暖等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对美的追求逐渐转移到了“非实用”的领域,如追求黄金、宝石、鲜艳的花朵等,这些事物更加接近我们认识中的美,但人类对这些事物的追求本质上出于展示自我、吸引异性、彰显权威等社交需求,这亦是另一种形式的实用。为什么美的事物能够使我们觉得愉悦呢?食物实用社会需求

美的事物不等于“美本身”,种种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递给某一事物,才使得事物为美。柏拉图认为,客观事物的美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和易变的,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实、绝对、永恒的。事物的美,是对美的理念的模仿或外显。美在理念01后世继承和发扬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美定义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美是感性东西的精神化,同时诉之于感性和理性。西方学者对美的探索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我把凡是本身就含有某种因素,可以在我们的理解中唤醒‘关系’这个观念的性质,都叫作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醒这个观念的性质,都叫作关系到我的美。”---《百科全书》美在关系02狄德罗认为,我们认识的所有美的事物都具备一种共同的品质,这种品质赋予了事物美。同时,这种品质是一种“关系”,事物与我们的关系越紧密,则事物越美,反之事物越不美。更进一步,狄德罗指出世界上存在3种关系——实在的关系、相对的关系、虚构的关系,它们分别对应实在的美、相对的美、虚构的美。西方学者对美的探索实在关系相对关系虚构关系

“美不是虚无缥缈的、神秘莫测的理念,而是可以实实在在领略到的东西,活生生的现实中的美应该是高于艺术美的。”---《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是生活0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由客观的、现实的美的事物引起的我们主观感性的对美的欣赏,即美感。他提出:“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西方学者对美的探索

《论语·里仁》中有言:“里仁为美。”(意即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美好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如有周公之才之美”(《论语·泰伯》)孔子的美学理念01《论语·八佾》中有言:“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认为艺术创作之美不仅需要兼具艺术呈现效果上的“美”,还要具备思想内容上的“善”。孔孟老庄的美学理念至圣先师

《孟子·尽心下》中有言:“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的美学理念02孔孟老庄的美学理念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尽善尽美”的观点,认为“善”是“美”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孟子进一步提出了“充实之谓美”,即人格的特质通过内在充实而彰显于外,一个人内在充满了善、诚等良好的品德后,自然就会外显出美。善—信—美—大—圣—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为一个抽象的实体,赋予事物“美”,事物的“美”都是对“道”的反映。老子的美学理念03孔孟老庄的美学理念道家“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指出了凡事是相对存在和相互依赖的,两者缺一不可。同时,美作为一个相对于恶的概念而独立存在,而不是形容一种状态、形式和特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脱离感官刺激的“低级美”,转而去追求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高级美”。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在对美的认识上推崇以自然为美。庄子的美学理念04孔孟老庄的美学理念道家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