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思里的接近说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说n一人物与实验n格思里n猫的迷箱实验Page1

Page2

埃德温·格思里的生平n1903年进入内布拉斯加大学,主修数学和哲学和心理学,n1907年获数学学士学位,n1910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他曾是斐陶斐荣誉学会(PhiBetaKappa)成员,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曾在林肯高中教授数学。之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n191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n1912-1914年在费城一所高中任数学老师,1914年在华盛顿大学开始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先任哲学研究员,1928年改任心理学教授。n1920年,他和海伦(HelenMacDonald)结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召服役,1941年任美国作战部总参谋部海外分部首席顾问。n1942年改任战事情报局海外分局首席心理学家。n1943年回华盛顿大学,先后出任研究生院院长和心理学教授。1956年退休时,华盛顿大学将一座建筑以格思里之名命名,用以表彰他在心理学上的贡献。Page3

n格思里从数学、哲学转向心理学,主要是由于受他的老师、哲学家辛格(E.A.Singer)的影响。在辛格看来,哲学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还原成行为的问题,并在行为的水平上加以分析。换言之,哲学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更好的解决。格思里早期的理论观点与华生和巴甫洛夫的学说很相似,但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学习理论。Page4

二、基本观点n“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有某种动作伴随它出现,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在格思里看来,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完全学不会。Page5

n刺激:人们通常把它等同于整个刺激情境。而格思里认为,在现实中,刺激情境是由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的大量刺激要素构成的。有机体在某一时刻只是对刺激情境中的某些刺激要素作出反应。所以,格思里的“刺激”概念特指“刺激要素”。n反应:一般指由一系列肌肉动作构成的动作复合体。而格思里对作为动作的反应与作为行动的反应作了区分。它的“反应”概念特指“动作反应”,即个别的肌肉动作,而非“行动反应”,即由一系列肌肉动作构成的动作复合体。n学习即是在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Page6

格思里对练习和学习的渐进性的解释n由于格思里把他的学习律建立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接近上,因此它的学习理论被称为“接近性条件作用说”。n格思里全或无(all-or-none)的学习概念显然是与人们观察到的学习的渐进性相矛盾的。n形成一种复杂行动的过程,可能是形成数千个细微的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这样,格思里就解决了“一次性学习”与“学习渐进性”之间的矛盾。Page7

格思里对消退与遗忘的解释n格思里是通过对联想性抑制(associativeinhibition)的分析来说明消退过程的。n消退仅仅是由于对刺激形成了一种新的抑制性反应(inhibitoryresponse)。n用他的话来说:“忘却以往学习过的内容,可能仅仅是因为后来又学习了其他的内容”(Guthrie,1935)n同样的原理也可用来分析遗忘的现象。遗忘是由于形成了抑制原有联结的新联结造成的。Page8

格思里对奖励的解释n20世纪30年代,几乎所有的学习理论家都强调强化或奖励的作用,但格思里与此相反,他毕生都坚持认为:学习本身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只需暂时的邻近就足够了,无需求助强化。对于那些具有加强行为的明显效果的强化,格思里是根据刺激情境的变化来解释的,就像他在解释其他行为一样。格思里认为奖励本身并不能起加强行为的作用,奖励仅仅是急剧改变了有机体在反应发生后的整个刺激型式。Page9

格思里对惩罚的解释n格思里认为,只有当惩罚满足两个条件时才会有效地消退某种行为:第一,惩罚必须引起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与受惩罚的反应互不相容的。第二,引起所需反应的刺激情境必须与引起受罚反应的刺激情境,具有一定数量的相同刺激因素。Page10

格思里对不良习惯消除的看法n格思里提出,消除不良习惯的基本原则是:发现引起不良习惯的线索,并接着以同样的线索实施一种与之不同的反应。具体而言,有三种主要方法:n第一种方法是阈限法,即极其缓慢地引人条件刺激,使它不至于引起有关的不良反应。例如,一匹马不愿意驮任何东西,可以先在马背上放一条轻羊毛毯,然后放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放些东西,逐渐增加重量,直到最后人骑上去。n第二种方法是疲劳法,即不断重复刺激线索,直到原先的不良习惯完全疲劳为止;然后再呈现那个线索,使它与新反应建立联结。例如,在驯服野马时,人可一直骑在马上面,让它发作,直到它放弃挣扎为止。Page11

n第三种方法是对抗性条件作用,即使有关的不良习惯同某一相矛盾的良性反应

文档评论(0)

11354123635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谚晨心动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D14BYH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