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docxVIP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命题点1传统政治秩序的破坏

1.[2024河北]“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起先频繁出现。这一现象(D)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渐渐瓦解

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默认嫡长子为太子,不须要明示,故“太子”一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春秋时期,“太子”一词起先频繁出现,说明太子并非法定,宗法制遭到破坏,争夺“太子”之位的现象较多,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遭到破坏,而不能反映社会尊卑有序,故A项解除;继承问题与分封制没有干脆关系,故B项解除;材料体现的是对“太子”之位的激烈争夺,而无法体现权力过渡平稳,故C项解除。

2.[2024全国卷Ⅰ]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独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D)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起先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楚国周边地区归附楚国后,楚国国君要求周王提升爵位等级被拒,随后自封为武王,这说明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春秋时期礼乐制度走向瓦解,但当时这一制度照旧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且王位世袭制度并未消亡,故B项错误。C项由材料得不出来,解除。

3.[2024重庆]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出现这种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

A.分封制的瓦解B.法家思想的发展

C.宗法制的建立D.儒家思想的影响

解析西周、春秋时期,分封制下,诸侯建立国,卿大夫建立家,所以“家”是一个政治单位;而战国至秦汉时期,随着分封制的瓦解,“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其已经不再具有政治意义,A项正确;材料中“家”的变更与法家、儒家思想无关,B、D两项均解除;宗法制建立于西周时期,且与材料中所述现象无关,C项解除。

命题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4.[2024江苏]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全部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确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除,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C)

A.官僚政治的腐朽

B.贵族与农夫阶级冲突尖锐

C.土地制度的变动

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

解析由“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全部的田地征取赋纳”可知,辕颇的措施类似于鲁国的“初税亩”;由“遭到拥有确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除,逃亡到郑国”可知,当时陈国已经出现土地私有化的现象,C项正确。春秋时期实行的照旧是贵族政治而非官僚政治,A项错误。春秋时期的“国人”不属于农夫范畴,B项错误。材料中的改革措施与挑战诸侯权威无关,D项错误。

5.[2024海南]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三十万兵力。这一变更主要是因为(B)

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

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

解析

A项

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王室军队人数与战国诸侯军队人数的对比,反映的是诸侯力气的不断强大,分封制渐渐走向瓦解。军事理论用于指导斗争,无法说明军队人数变更的缘由。

×

B项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到了战国晚期,就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三十万兵力;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运用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加,为军队人数的增加供应了条件。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故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材料所述变更的主要缘由。

C项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旧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新制度如官僚制逐步形成。诸侯国力气的强大是推动分封制等旧制度走向瓦解的重要缘由,故政治制度的演进是材料所述现象带来的结果而非缘由。

×

D项

地形地势的利用与材料反映的军队人数的增加无干脆关联。

×

6.[2024全国卷乙]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C)

A.养精蓄锐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旺盛

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

解析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7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