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高中作文备考训练:眼见为实.docx

2024年上海市高中作文备考训练:眼见为实.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也有人说,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视角而不是事实。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眼见不一定为实(64分)

有人认为眼见为实,有人认为视角原因导致眼见非实,这启发我们审慎地对待自身认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作为众所周知的谚语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亲眼所见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在能力所及范围内确保了信息获取内容的真实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道听途说的添油加醋、三人成虎的无中生有,提高了可信度。

然而,认知偏误的存在却时刻警醒着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于眼中所见。从自身视角出发,人的思维具有相当一部分的固化与偏见,因此接受、认可、强化与自身视角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排斥、甚至扭曲与自身视角相异的内容,导致个体自认为的事实与原先实际情况有所偏差甚至大相径庭。

对于相同的事,视角不同会得出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是立体全面的,因此观察的出发点不同,会看到其不同的特性,总结出不同结果。而正如同盲人摸象、眚目识日,一个人即使体格健全,也会因为环境,教育、性格等因素其(使自我)认知受到制约,(带来的)其局限性造成无法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最终)得到局部、片面、残缺的事实并通过自身联想扩大为事物全貌。所得的“事实”显而易见是不合理而失真的。

此外,每个人的视角都蕴含着自身主观情感,因此同一事物经由不同人理解消化会产出不同含义。面对浩瀚宇宙间的一轮明月,李太白有“举杯邀明日,对影成三人”的哀而不伤,张若虚看到的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世事流转,而苏东坡却从中窥见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洒脱超然。同样的月色,却因为视角的不同诠释出或悲或喜,或着眼现实,或思接千古,“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看到了斑斓多彩的相异景色。

任何现象都是一把双刃剑,所见非实亦如是。

由于人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解读,时常在交流中会导致误解,发生口角而造成矛盾冲突,使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不能意识到视角差异也会使个体自以为是、盲目排斥他人观点,由于“安其所见,毁所不见”的心态而自大轻佻,也造成社会的浮躁与戾气。

不过,尽管“每个人都被幽闭在他自身的认知范围内”且“改变视角困难性不言而喻”,我们仍然可以尽已所能地互融共通不同视角,在理解包容之基上唱响多元价值的华章。

眼见不一定为实,因此谨慎判断、独立思考、宽容全面、融合视角,窥一斑而见全豹而非管窥蠡测。滋以乐其无涯之生。

没有事实,只有阐释(65分)

人们常把眼下所见奉为圭臬,但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视角。以我所见,没有事实,只有阐释。

人们认为眼见为实的确有其合理性。我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所看见的是因没有人能站在上帝视角洞察一切,因而“眼见”便成了认知外物的唯一证据。

然而我们所看见的只是一个视角,是涂满偏见的意象。人们认知时受到主观判断左右,因此所见是片面而残缺的。这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经历,生活阅历是受限的,看待事物时无法摆脱有色眼镜的桎梏。正如身处洞穴中蒙昧的原始人,自认为眼前所见黑暗便是世界上的一切,无法跳脱自我视角而看到光明的“事实”,何其可悲!由此可见,个体的有限与狭隘是人们无法逃开视角魔爪,离真相渐行渐远的罪魁祸首。

不仅仅是个体的有限性蒙蔽了真相的获取,作为处在时代洪流中的原子,受到外界潜移默化的规训,窄化了视野而扭曲了事实。外在群体中的人们宛如在回音壁中,同质化的声音不断在耳畔回响,因此人们看到的不过是事情的局部,自诩为的事实早已沾染了时代风气,此时的事实早已被根深蒂固的观念驱赶得烟消云散。纵使是新事物,也逃不开被先入为主的视角左右的怪圈。

不只是内外因素左右视角而远离事实,随着时间改变,“境”由不同心而生,我们自以为的“事实”,也会因生命体验的积累而看到不同意象。正如“佛家”所言,起初“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终回到原点“看山还是山”,我们眼见也受到心境的饱满,时间的沉淀而产生巨大差异。相反,事实则是不随时间而变的客观意象。因此,我们看到的并非是事实,而是随时间不同,自己赋予不同意义的不同阐释。

其实,我们不但因视角左右而无法看到事实,事实本身也是人们主观定义的,是历史中不同视角的人们在相互碰撞中总结的相对客观的概念。没有人能真正的洞察事实与世界的全貌,但我们仍可以拿我们所见视角这一破碎的拼图,和周围尝试拼接。倘若人人均能勇敢穿梭于各种拼图中,那一块完整的拼图的诞生或许可以让人类更接近世界全景,真正看到事实。

可见,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视角所带来的不是分裂的必然,而是谦逊的必要。正因为个人所见的有限才需要让多元的视角进行思维碰撞,摒弃先入为主的傲慢心理,融会不同视角方能愈发逼近事实。

而如今,人们总是坚信自己所见即为事实,这不但助长个体的轻佻与偏见,更让群体中的人被片面的视角蒙住双眼而盲目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