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声律启蒙十五咸其三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VIP

90 声律启蒙十五咸其三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十五咸(三)

教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

行舟对御马,俗弊对民岩。

鼠且硕,兔多毚,史册对书缄。

塞城闻奏角,江浦认归帆。

河水一源形弥弥,泰山万仞势岩岩。

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

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五咸》,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感受传统文化的音韵美并感悟“十五咸”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可以表情达意。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十五咸的第三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大家根老师一起跟着音频唱吧。(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二、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读文贵正,音正则字准,气正则韵出

2、个别读,全班听,注意正音。

3、学生听老师范读,注意长句划分节奏

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

生听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4、全班学生诵读。

5、找出韵脚。(咸、缄。帆、喃、杉、衫、监、咸)。

6、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提示学生注意平仄,读出韵律和节奏)

7、注意体会平仄。

2.图示解读?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十五咸的第三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PPT第6.7.8页)

译文:帽子对衣带,帽子对衣服,议论耿直和言语奉承相对。

议鲠:议论正直,不从众。鲠,刚

行舟对御马,俗弊对民岩。(PPT第9.10页)

译文:行驶小船对驾驭马车,风俗多弊对民心不齐

民岩:指民心不齐。

鼠且硕,兔多毚,史册对书缄。(PPT第11.12页)

译文:老鼠很肥,兔子很大,史册对书信

硕:大

毚:毚兔,指大而狡猾的兔子。

书缄:书信

塞城闻奏角,江浦认归帆。(PPT第13页)

译文:边塞可以听见吹奏画角的声响,江边能够看见归家的帆船驶来。

塞城:边塞的城楼。

江浦:江滨。亦泛指江河。

河水一源形弥弥,泰山万仞势岩岩。(PPT第14页)

译文:一个源头的黄河水浩浩荡荡,万仞高的泰山气势巍峨。

弥弥:形容水深而且满的样子。

岩岩: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

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PPT第15页)

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

译文:郑武公任司徒时,深受周人爱戴,故作《缁衣赋》以颂其德。周幽王时,巷伯遭人诬陷,故作《贝锦》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缁衣: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巷伯:是宦官的通称,这里指寺人孟子。

贝锦:织成贝形花纹的锦缎。后人用以比喻故意编造谗言,陷害别人。

三、历史典故

讲解历史典故,激发兴趣

硕鼠(PPT第17页)

你看“鼠且硕”这句,就是从《诗经》里一首叫《硕鼠》的诗里化出来的。《硕鼠》这首诗有几个句子,比如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这几句的意思,就是大老鼠呀大老鼠,你可千万不要吃我的粮食呀!古代的科技水平不高,粮食生产的数量有限,如果储藏起来的粮食被老鼠偷吃了,那就有很多人要饿肚子了呢。

咱们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例子,为了显得有文化,写文章的时候就引用一些典故。可是如果不好好查一查典故的意思,就容易闹笑话。

古人特别讨厌老鼠,还会把老鼠比作那些害人的坏蛋。这首《硕鼠》就是这样,它字面上说的是偷吃粮食的大老鼠,实际上讲的就是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获得利益的家伙。

在古代的朝廷里,真正有才华又踏实做事的人一点都不少。可是一旦朝廷里有了硕鼠这样的人,他们就会想尽办法欺负好人,踩着好人向上爬。

咱们讲个故事吧。在清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臣,叫林则徐。他就是一个才华出众又能踏实做事的人。那时候,江南老是闹饥荒,朝廷就把林则徐给派去了。

虎门销烟(PPT第18.19.20.页)

林则徐了解了情况,就向朝廷汇报,申请把老百姓拖欠的税给免了。他还向官员和富商们募捐,收集来的钱财都用在了灾民身上。慢慢地,饥荒的问题就被林则徐给解决了。

可是,这一次解决了,下一次再来怎么办呢?如果下一次遇上个没经验的官员,那么老百姓不就又得受苦了吗?

所以,林则徐就好好地总结了自己办事的经验,把它写成了一个文件。以后如果再需要赈灾,地方官就能够按照林则徐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况,一步一步地把事情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