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声律启蒙二萧其三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

51 声律启蒙二萧其三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二萧(三)

教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班对马,董对晁,夏昼对春宵。

雷声对电影,麦穗对禾苗。

八千路,廿四桥,总角对垂髫。

露桃匀嫩脸,风柳舞纤腰。

贾谊赋成伤鵩鸟,周公诗就托鸱鸮。

幽寺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

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熟读成诵。

2.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规范的诵读常规,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对子的妙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对子的妙处

了解相关历史典故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二萧的第三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大家根老师一起跟着音频唱吧。(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二、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找出文中“ao”韵的字,提示:押“ao”的字就是韵脚,读音要拉长。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内容。(2分钟)

(3)全班接龙读。(2分钟)

(4)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打快板读、拍手读、自打节奏、唱读……

4、展示读。

5、习古人的读法。平长仄短,声断气连,字正腔圆。

2.图示解读?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二萧的第三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班对马,董对晁,夏昼对春宵。(PPT第6.7.8页)

译文:班固对司马迁,董仲舒对晁错,夏日的白天对春天的夜晚。

春宵:春夜。

雷声对电影,麦穗对禾苗。(PPT第9.10页)

译文:打雷的声音对闪电的光亮,小麦的穗子对谷物的幼苗。

电影:闪电的影子,即闪电之光。

八千路,廿四桥,总角对垂髫。(PPT第11.12页)

译文:八千里路,二十四桥,总角指小孩对垂髫指幼童。

八千路:八千里路,极言路途遥远。

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露桃匀嫩脸,风柳舞纤腰。(PPT第13页)

译文:露桃:沾着露水的桃花。

露桃:沾着露水的桃花。

贾谊赋成伤鵩鸟,周公诗就托鸱鸮。(PPT第14页)

译文:贾谊看到不古利的鵬鸟,写了《鵬鸟赋》抒发自己的伤感:周公被流言污藻,创作了《鸱鹗》诗表明自己的心志。

幽寺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PPT第15页)

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译文:到幽静的山寺寻访僧人,哪知道很快就没有兴致了;在长亭送朋友远行,心情不知不觉变得十分伤感。

幽寺:清幽的寺庙。

逸兴:超凡脱俗的兴致、超逸豪放的意兴。

长亭: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离魂:指游子的思绪。

三、历史典故

讲解历史典故,激发兴趣

廿四桥(PPT第17.18.19.20页)

“雷声对电影”,咱们今天这句“电影”呀,说的是闪电照出来的影子,和前边那句“雷声”是对仗的。

说到这个“雷声”,有一句诗叫“潜龙须待一声雷”,意思是:一条龙潜伏起来,等到一声雷响,就蹭地一下飞上天。人就像这龙一样,有时候遇到不顺利的事,需要暂时潜伏起来,不过不要紧,只要有耐心,总有一天会出现转机。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社牧从小就有个大志愿:他想当上宰相。可是宰相哪儿是那么容易当的呢?所以,杜牧就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够顺利,不过他也没有完全灰心,觉得自己就像潜伏的龙,总会有高飞的一天。

杜牧从小喜欢读书,二十多岁的时候,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们之前说了,在古代,如果科举考试考得好,就可以当大官。

唐代的时候,考生还可以在考试之前,去拜见主考官,把自己写的文章给考官看。如果这个考生写的文章特别棒,那么主考官就会在改卷的时候,给他加上一些印象分。

杜牧自己不认识主考官,但他一个朋友认识。他就托这个朋友把自己的文章送到主考官那里。主考官看了文章连连称赞,杜牧的朋友就趁机说:“既然您这么喜欢杜牧的文章,那么就让他当第一名,当状元吧!”

主考官一听,表现得很为难,原来前几名都已经答应给别人了。杜牧的朋友和主考官说了半天,主考官终于答应,给杜牧第五名。考完以后,公布考试成绩,杜牧还真就是第五名。

考试不是按成绩排名吗?怎么还能商量呀!太不公平了!

达达老师:这个规则,就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一开始呢是为了保护那些真有才华的考生,如果考试发挥不好,还有平时分可以弥补。

但是后来呀,走后门作弊的人就混进来了。当然,主考官也不是瞎子,一点才华都没有的人,也不会让他考中的。

杜牧考了第五名,到了扬州这个地方去当官。杜牧这时候还年轻,人又长得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