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大单元一轮复习.docxVIP

(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大单元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莫耶,从公元前7000年地层处,考古学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从其中出土了石制锄头、人工种植的大麦、小麦和各种豆荚,还有驯化的山羊和绵羊的骨头;从同一地层还出土了大量野驴和瞪羚的骨头及蜗牛、橡树子、阿月浑子等采集物。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两河流域()

A.产生世界最早的农业 B.人们出现定居的生活

C.处于文明的起源时代 D.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

2.在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根据泥板和浮雕的文字以及图画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啤酒的制作过程:人们首先将大麦浸泡,待其发芽后烘干,从而产生麦芽精。接着把麦芽磨碎并混入另一种麦芽精(可能属于一种面粉类),然后这种干粉状的混合物就成为当时人们口中的“啤酒粉”。据此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A.两河流域是大麦原产地 B.当地人们生活比较富裕

C.饮食文化体现地区文明 D.大河流域农业比较发达

3.下图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灾害类型及发生频率图。图中所示状况()

A.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 B.导致了少数民族内迁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D.制约了小农经济发展

4.下图是盛唐敦煌莫高窟“雨中耕作”壁画。画中左侧农夫头戴席帽正在耕地,下面农夫肩挑麦束行进,下方一家四口席地在田间餐饮。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劳作场景 B.绘画艺术的写意风格

C.曲辕犁已在西北地区普及 D.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5.明代《甘薯疏》记载:“倘虑天旱,则此种,亩收数十石,数口之家,止种一亩,纵灾甚而汲井灌溉,一至成熟,终岁足食。”《农政全书》总结甘薯的价值为“十三胜”,认为其“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由此可见,当时()

A.农民因地制宜从事农业生产 B.实现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C.甘薯起到了救荒备灾的作用 D.政府引导外来作物的种植

6.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7.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某一作物的传播史富有全球史的意义。其最初可能是从印度、波斯传入埃及地区,中世纪时穆斯林将其引入到地中海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十六世纪起,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在中南美洲利用非洲奴隶大量种植,再将产品运回欧洲。这一作物应该是()

A.玉米 B.甘蔗 C.小麦 D.棉花

8.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开始广泛种植,使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这说明()

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 B.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

C.殖民扩张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生活D.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入欧洲

9.玉米原产于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10.“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11.乌克兰号称“欧洲粮仓”,以3%的苏联国土面积占比长期承担苏联30%以上的粮食征集总量。1932—1933年,乌克兰不堪重负,终于发生大饥荒,损失300万—350万人口。造成此次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B.经济危机冲击了乌克兰农业生产

C.为支持工业化对粮食过度征购 D.苏联政府对救济工作消极应对

12.下表所示某学者统计的1914年和1941年美国玉米产量情况。对表中所示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年份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每公顷

农民高产竞赛记录/千克每公顷

1914年

1635

7000

1941年

1980

12000

A.生产竞赛的开展 B.育种技术的进步

C.政府补助的增加 D.农村生态的修复

13.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