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向 .pdf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向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可供ma®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网络社会的崛起[1],带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数字化已成为势不

可当的潮流和趋势。在教育领域内,风险全球化和生活数字化引发了传统教学方

式的变革,“互联网+”的教育方式成为一种普遍的数字化教学形式。观照专业领域

内,社会工作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存在实践场域不足、路径单一和非持续性等问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若不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和实践框架,不仅难以回应新兴的

实践议,还会有被进一步学科边缘化的风险。在上述两重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

实践教学方式急需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数字化教育的新环境。基于此,本文以可供

性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两个问: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向的内在逻辑是什

么?数字化转向的实践范式何以可为通过回答上述问,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

数字化转向提供新的视角。

二、文献回顾

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处于发展上升期,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问的研究仍在

探索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本土化研

究。例如,有学者针对现阶段本土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育先行”问,提出了

构建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体系。[2]还有学者探讨了特定区域(如西部地区)社会工

作实践教学欠缺的成因[3],剖析了制约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发展的师资力量、招生

现状、实习督导配置等客观因素[4]。其二,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或教学原则的运用展开研究。例如,根据“老年社会工作”课程内容及主,优化实

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案。[5]以“小组工作”为例,开展自主学习导向的实践教学活

动设计和与之配套的制度建设。[6]这类研究强调案主自决原则在实践教学中的

本土化应用,认为这些原则应贯穿专业教学始终。[7]其三,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

式的探索。这类研究主要围绕视角和方法两个维度展开讨论。在视角维度,主要

从循证教育学视角出发,探索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学智慧与教学证据有

机融合的教学形态[8],从社会工作实验教学设计的角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9]。

对方法维度的讨论则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创办自营的社会工作机构改

善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10];二是运用萨提亚模式的“成长模式”理论与雕塑技

术,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改革做出了探索[11];三是提出了反思性实践教学模式的

观点、特征和方法[12],将项目双重嵌入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过程[13],将服务学习理

念融入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4],为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

启发。

综上可知,过往研究多集中于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要么集中

于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现存问的探讨,要么集中于对具体教学方法或具

体理念在具体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的运用说明,缺少对数字化教学背景下社会工

作实践教学方式转型的探讨。尽管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互联网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论述了网络社会和网络社会工作的特点[15],阐述了社会工作微观方法在互联网

中的适用性问[16],并提出了专业的网络社会工作应回应网络社会问及完全

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助人实践的方法倡导[17],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将互联网视为

一个客体或一个外在环境与结构。在此视角下,互联网可能会对专业实践教学数

字化转向的某些潜在功能进行屏蔽,进而限制其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因

而需要一个新的主客关系视角重新审视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向的内在逻

辑。基于此,本文尝试引入可供性理论,为审视数字化背景下专业实践教学转型的

内在机制、可行性路径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

可供性理论最早由詹姆斯•吉布森提出,用于强调环境属性使个体的某种行

为得以实施的可能性,他从生态学的视角揭示了行动者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

[18]这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为分析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转向提供

了一个全新视角。可供性理论强调了主体与环境互动的可见性、可连接性和持久

性。因此,本文将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与互联网视为两者互动中的两个主客体,重点

从可见性、可连接性及持久性三个维度分析互联网嵌入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环节的

可行性,以推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向。

三、逻辑机理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要求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