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隆德县第四中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主备教师:李龙江

课题

4.5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

授课人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班级

时间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是引导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边”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建模意识。

3.会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问题。

难点: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互联网运用

多媒体课件教学助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分钟)

授课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新点

①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条件

②在下列各图中,以最快的速度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与△ABC全等,比比看谁快!

B

B

A

C

B

A

C

A

C

B

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或个人抢答

情景引入(分钟)

授课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新点

引入一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讲述的一个故事:在一次战役中,为了炸毁与我军阵地隔河相望的敌军碉堡,需要测出我军阵地到敌军碉堡的距离。由于没有任何测量工具,我军战士为此绞尽脑汁,这时一位聪明的战士想出了一个办法。

你知道聪明的战士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引导学生配合简图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间相互交流看法。

探究新知(分钟)

授课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新点

小明在上周末游览风景区时,看到了一个美的池塘,他想知道最远两点A、B之间的距离,但是他没有船,不能直接去测。手里只有一根绳子和一把尺子,他怎样才能测出A、B之间的距离呢?把你的设计方案在图上画出来,并与你的同伴交流你的方案。

A

A

B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用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

练习提高(分钟)

授课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新点

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A.SSSB.ASAC.AASD.SAS

B

B

A

D

C

E

F

2.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一种测工件内径AB的卡钳,问:在卡钳的设计中,AO、BO、CO、DO应满足下列的哪个条件?()A.AO=COB.BO=DOC.AC=BDD.AO=CO且BO=DO

O

O

D

C

B

A

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解答

完成练习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提高

回顾与思考(分钟)

授课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新点

师生互相交流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合理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那些方案使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间的距离转化为可以测量的距离。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补充完善

学生回忆、交流,尝试着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审核签字

年月日

文档评论(0)

techinf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