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配置(一).pptx

第四讲-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配置(一).ppt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交换机基本原理与配置(一)讲授老师:张宪辉——数据链路层《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讲座

技能目标了解MAC地址的概念了解以太网帧结构理解交换机转发原理能完成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数据链路层物理媒体发送进程接收进程数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2345671234567比特数据帧DHDT数据分组NHAH数据PH数据SH数据TH数据报文

一、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帧的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数据链路层在物理线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关注点: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组帧定界与同步差错恢复流量控制及自适应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一、数据链路层Xerox公司的X-WireDEC-Intel-Xerox(DIX)的以太网IEEE的802.3标准快速以太网和吉比特以太网以太网的由来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e,1946年-)1980年9月开发完成并正式发布了10Mbit/s的以太网标准,并在1982年发布了该标准的第2版,该版本对信令做了略微修改,增加了网络管理功能1983年6月IEEE标准委员会通过了第一个802.3标准,并于1990年9月通过了使用双绞线介质的以太网(10Base-T)标准,办公首选1991-1992年,GrandJunction网络公司开发了一种高速以太网,速率可达到100Mbit/s。此后又对吉比特以太网研究工作开始,速率1000Mbit/s

一、数据链路层MAC地址:每块网卡生产出来后,除了具备基本的功能外,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编号来标识自己,这个地址就是MAC地址,即网卡的物理地址以太网帧格式24位(厂商编号)24位(网络接口卡序列号)对应目的地址:0——物理地址(单播地址)1——逻辑地址(组播地址)单播:1对1广播:1对多组播:1对多(特定组)

一、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格式数据链路封装物理层封装前导码(Preamble)目的地址(DestinationAddress,DA)源地址(SourceAddress,SA)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46~1500字节)帧校验序列类型帧起始定界符类型数据帧校验序列(FrameCheckSequence,FCS)

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