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知复习中寻找新的生命力 论文.docx

在旧知复习中寻找新的生命力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5

在旧知复习中寻找新的生命力

——苏教版六年级“常见的量”总复习教学思考

摘要:“常见的量”是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梳理常见的计量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还应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培养学习的量感,增强他们的估测比较能力,以此让旧知识复习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常见的量计量单位苏教版总复习

翻看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常见的量”这个知识点在每个年级的教材中都有所安排,内容和形式各式各样,既有测量单位的学习,又有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为六年级“常见的量”总复习备课时应该注重知识网的建构,努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地促进学生解决生活中有关量的生活问题,完善对“常见的量”的理解与掌握。

一、在知识梳理中建立联系

苏教版教材中的“常见的量”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复习中弄清楚计量单位知识的来龙去脉,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记得笔者在给六年级学生复习“常见的量”的知识时是这样做的:

首先,阐述“常见的量”’的内涵。比如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是度量,我们为什么要统一度量单位,通过学生的举例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出度量的基本内涵;人类为了方便比较,需要建立度量单位,这样就可以数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得到度量的最后结果,这个结果就可以记录或者描述所测量物体或者图形的大小。

其次,建构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比如可以让学生说说我们己经学习了哪些常见的量,再组织学生对这些常见的量进行分类整理:一类是几何中的测量,有一维空间的长度单位、二维空间的角和面积单位、三维空间的体积单位;另一类是生活中的度量,有货币单位、时闻单位和重量单位。

接着,明确度量单位的使用范围。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要用到哪个度量单位,这些度量单位之间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在交流讨论中组织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整理自己的想法。

最后,清晰建构,形成体系。通过上述的思考与整理,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己梳理出学过的计量单位,并且基本能记清楚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进率。但是教师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比如:

(1)比较进率。通过自己的整理与学习,学生发现了不同类型的计量单位与它的进率存在着不同的规律:比如货币单位是十进制、时间单位是六十进制、重量单位是千进制。但是也有学生发现不同类型的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有规律的:比如在长度单位中,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在面积单位中,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在体积单位中,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理解记忆。在记忆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难记或者容易混淆的单位。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公顷、平方千米等大单位之间的进率难记的妙招与方法。

(3)提出疑问。质疑,是学生主动思考的最佳表现。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计量单位中的疑问,比如有的学生会说两个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都是100,但是为什么1公顷会等于10000平方米。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按照100的进率,那么在平方米和公顷之间还应该增加一个面积单位,那就应该是平方十米,公顷就相当于是平方千米了,但是平方十米其实就是被废除了的“公亩”,平方千米就是现在的“公顷”。

二、在生活情境中激活经验

常见的量,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要正确理解这些计量,就需要在头脑中建立起所有计量单位的正确表现。苏教版的教材中引导教师通过直观的手段,比如手势比画、实物比对、例子说明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量单位的认知,以此弥补学生认识计量单位过于抽象的现象。

当笔者带领学生梳理完所有计量单位后,发现学生对货币单位的掌握最好,对重量单位掌握得不好。于是,笔者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较多地接触和使用货币单位,重量单位虽然就在我们身边,但却没有其他单位那么具体形象,不能通过眼睛来分辨和认识它,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物体,通过掂一掂、辨一辨来帮助自己建立1克、1千克和1吨的感知。练习中还出现了“每袋大米20千克,50袋这样的大米是1吨”,这样的转换因为缺乏直观形象的感知,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困难,导致一些学生陷入了死记硬背中。

根据这样的学情,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计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体验题,比如融合了很多计量单位的填空题、单位的改写、单位的大小比较等,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有关量与计量的知识。比如:

1.(填空题)根据数据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六年级男生小明的身高是163(),体重是50(),每天他在9()的房间里写作业,他睡觉的床的面积是3()。每晚他睡9(),每天早晨7()起床,起床后要喝250()的牛奶去上学。

他买了1个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